從企業到稅局,七年拿到注會和稅務師!不服不行!

大家都知道,註冊會計師每年單科的通過率不到15%,全部通過考試的考生更是寥寥無幾,但真的就有那麼一類人,不懈努力拿到CPA證書,就像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通過七年聽過註冊會計師和稅務師考試。

我們把他的經驗整理出來,希望能夠給備戰考試的你幫助和指引。

不管遇到什麼境遇,人生這場比賽,只要你不放棄,就沒有有資格判你出局。

從企業到稅局,七年拿到注會和稅務師!不服不行!

我的考試經歷

我2008年大學畢業,學了的是社會保障,非會計專業,畢業後進入了一家百貨零售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做經營分析方面的工作。工作了1年後,2009年進入稅務局,在稅務機關工作至今。2017年通過了註冊會計師考試和稅務師考試。

我從2010年開始備考註冊會計師的,歷經7年,2017年才通過了註冊會計師綜合階段考試。有時候看網校的達人訪談,我就覺得自己確實拖拉,一個考試而已,我竟然拖拖拉拉7年。

初識注會

本來註冊會計師可能是與我無緣的,我也從未想到過考這個東西,就像我從未想到我會進入稅務局工作一樣。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在你意料之外,不期而遇。

2008年畢業剛進入公司的時候,由於工作原因,要接觸很多財務數據、經營銷售數據,跟公司的財務部接觸比較多,財務部門的經理具有中級職稱,經常聽到財務部門談論說中級比較難考、注會很難之類的,當時也就是那麼一聽,沒放在心上。後來日常工作中經常有專業名詞要請教財務部門同事,當時只是覺得財務是一項很專業的東西。

本來也許會在公司一直幹下去,2009年,因為一些原因,我考了公務員,進入了稅務機關工作。也許是稅務的待遇也並不是那麼符合期望,也許是內心還有去外面闖一闖的衝動。因此,我從進入工作單位的第一年開始,就開始瞭解和準備注會的考試。作為一個零基礎非專業的考生,真的很難。我記得當時我在瞭解CPA報考及學習相關的信息時,由於工作的單位裡面還沒有人考過CPA,我自己都不看好自己能考過。

首次考試順利通過

2011年報開始了第一次CPA報名考試,我報考的第一門課程是稅法。開始是自學,雖然工作日常每天都能用到,但是日常用的可能也就是教材上的十分之一。有很多東西還是很吃力。當時瞭解到網校的課程,就報了一個最便宜的基礎班,聽葉青老師的稅法。葉青老師確實講的很好,條理清晰、知識點總結到位,對於我這樣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的人,都給我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稅法知識體系。當然,我自我感覺學的也比較認真了,然而,2011年考試的時候,我的稅法也就考了60分出頭,我內心感覺到了這個考試的難度。

懷疑自己的智商

2012年,我報了4門,審計、經濟法、會計、風險管理。從3月份開始看書,由於白天工作挺忙的,只能每天下班看書到晚上十二點,還是看不完,臨考試前2個月,我放棄了審計和風險管理,專心看會計和經濟法。對於我這樣一個非專業零基礎的人來說,看會計真的很吃力,我連教材上得很多專業名詞都不知道是什麼,比如留存收益、損益這些詞我就超級懵逼,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當然,我也搞不懂什麼是借什麼是貸。在此基礎上我自學會計教材真的很痛苦,我自學了30多天,會計教材的進度還不到30頁。

我後來為了瞭解這些基本概念,專門去買一本《會計基礎》學習,看完了那本《會計基礎》,我對借貸、損益、留存收益、權益等亂七八糟的名詞算是有了瞭解,我一邊看基礎會計,一邊看注會會計教材,就這樣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啃下來的。會計教材的長期股權投資等章節我至少看的有8遍,我有個習慣,記東西時一邊看一邊抄寫,這些章節我手抄的至少都有三遍。

當然還是不懂,不會做題目。於是我就放棄了,開始看後面的章節,從收入章節一直看到合併報表,返回來再看長期股權投資,終於在一個深夜,我一瞬間覺得自己開悟了,明白了長期股權投資和合並報表。然後結合網校的老師講義和題目開始大量練習,網校的講義特別成體系,練習也很有針對性,好多題目都是考生易錯的,這樣一個過程後,我感覺對會計差不多學明白了。後來當年考試,會計考了76,讓我自己都驚訝,經濟法順利通過。

從企業到稅局,七年拿到注會和稅務師!不服不行!

坎坎坷坷通過專業考試

2013年,還剩3門考試。加上自己的事業也不斷的在上升,當時考試的那個動力減弱了,自己學習也不怎麼上心,也沒好好看書,考前一個月才裝模作樣看了一段時間,當年報考的風險管理、審計、財務管理三門全部沒通過。

2014年,報考了風險管理、審計、財務管理三門,審計通過,風險管理、財務管理未通過。2015年,風險管理通過,財務管理58分未通過。財務管理簡直成了我的噩夢,2014年2015年對於財務管理我都認真學了,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是我就是考不過。

2016年,稅法超過五年作廢。我報考了財務管理和稅法。吸取了以前年度考試的教訓,我對財務管理按照從零開始的心態進行了學習和做題目,由於財務管理機考,其公式多、計算量大,我打字慢,我提前好3個月每天在電腦上做題目練習,以適應機考環境。當時做的是網校的習題庫、跟機考環境差不多,能夠倒計時。最終稅法和財務管理順利通過。

從企業到稅局,七年拿到注會和稅務師!不服不行!

吸取教訓通過綜合階段

2017年開始綜合階段考試,吸取了以前的教訓,我覺得不能慢慢拖,必須要結束這項考試了。看網上說綜合階段的通過率也就30%左右。於是我開啟了戰鬥模式,每天下班後,一回到家吃完飯就開始看書,杜絕了大部分活動和電視劇、手機、網絡。這一年的年初,部門有個同事調走了,我一個人在單位幹自己的工作的同時、還接收了調走的同事的工作,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回家時基本都比較晚了,但是我還是堅持每天看書4個小時,有時候看完書做完題目,已經都晚上一兩點了,第二天仍然保持八點半準時上班,現在想想,自己都佩服當時的自己。

因為綜合階段考的是六門課程雜糅在一起的知識,所以建立起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做大量的練習,是通過考試的主要經驗。我為通過綜合階段,做的練習題以及學習的資料大概有五六斤吧。當然,我自己屬於是一個很普通、比較笨一點的人。後來考試當天,還是覺得自己發揮的不好,沒考到正常水準,但覺得通過是沒問題了,這也是考注會第一次覺得一門課程100%有把握通過。後來綜合階段成績出來76.25分。

考試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我在考試的這幾年裡,單位也知道,也都很鼓勵。而且在考試的過程中,能感覺到所學的東西真的是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應用。最開始進稅局,被安排在稅務局的大廳,做的很多都是機械性的工作。後來到了徵管部門、之後做稅收管理員,再到後來被調入到政策法規部門。

在這過程中,會感覺到自己學習的那些稅法、財務分析、會計、審計真的很有用。而且在面對企業財務部門時,雙方都是專業人士,專業能力和專業水準是彼此獲得工作認可和職業尊重的前提。因為就我自己而言,有時候我看到企業財稅人員做的比較精妙的財務稅務籌劃處理時,我內心都會給對方點個贊、會對對方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欣賞。

現在在稅局的政策法規部門,日常工作是為稅局同事、企業財稅人員提供政策諮詢和培訓,會接觸更多複雜的財務問題、涉稅問題。在這過程中,會深刻感覺到,CPA學習的積澱,對自身在應對這些挑戰時的幫助特別大。在這些工作中,我也收穫了同事們的認可、企業財稅人員的認可。

我很感謝這段工作經歷。就職業前景來說,CPA是一個合格註冊會計師的入門類資格考試。但是學習CPA,不是單純的考試拿證,而是在日復一日的磨練中提醒自己:不要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要放棄內心最初的理想。尤其是在一個安穩的環境中,不要忘記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一個人對於知識的追求和獲取,能夠使你有一個豐盈的狀態,無論你處在何處:能夠使你在面對逆境時,擁有足夠的信心去應對;能夠使你在順境中,不虛度時光,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

一個人只要真真實實的去努力做一件事情,努力到位了,就差不多了。這個考試加上自己的工作經驗,會給人在做相關工作時有一份自信,會讓人面對變化時多一份從容。

從企業到稅局,七年拿到注會和稅務師!不服不行!

社會會不斷變化,知識會不斷更替,相對於在企業工作的人來說,能更快感知變化,體制對社會對市場的變化就不是那麼敏感。但真的有一天變化來了,是不是還能從容應對?我曾經看過一個新聞,題目叫《我36歲了,除了收費站收費什麼也不會》,當時我感覺到一陣寒意。在體制內也好,在企業也罷,我們在市場上是不是還有價值、還有充分的競爭力?溫水煮死青蛙最可怕,溫水煮不死隨時做好準備的青蛙。我想,在考試的過程中,每一個考生,你為CPA失去的閒暇,卻填充了個人價值的厚度,縱使有一天離開現在的單位,那也會前路海闊天空,陽光明媚。別讓時光偷走了未來的選擇。

3回首往昔

回首這一段經歷,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一種不斷學習的習慣,一種堅持不懈的品質。CPA考試,是通過幾年的學習,讓一個人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財務知識框架,知識內容會淘汰變化更新,但是CPA所塑造的這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思維體系會長期受益。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收穫。

感謝那麼多個夜深人靜埋頭苦讀的自己,學習的意義在於,我們有更多的自信、更好的能力去選擇機會,迎接機會。每個人的CPA考試都會結束,每個人的CPA之路都在繼續。


註明:學員照片為中華網校學員,如有異議,請聯繫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