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將軍年輕時的革命色彩

大名鼎鼎的國名黨一級陸軍上將——薛嶽,有著一條曲折、坎坷的成長之路,尤其是年輕時,幾乎與參加革命事業擦肩而過。

1918年,在保定軍校尚未畢業的薛嶽,就按耐不住,迴歸故鄉廣東,投軍於許崇智援閩粵軍,任司令部上尉參謀。到了1920年,就被提拔為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的第三營營長,(一營營長是葉挺,二營營長是張發奎)。不久在陳炯明部粵軍叛亂中,薛嶽率三營擔任斷後,為護送孫夫人一行平安離開,立下大功。此後在東征討陳、北伐孫傳芳等戰爭中,薛嶽屢立戰功,到1927年3月下旬逼近上海時,薛嶽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師長了。

薛嶽將軍年輕時的革命色彩

薛嶽將軍

3月27日,在周恩來等同志領導下,上海工人組織和革命群眾發動了第三次武裝起義,與駐紮市內的張宗昌直魯軍展開激戰,而已經到達市郊的北伐大軍卻在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的嚴令下,僅做壁上觀。當時頗受進步思想鼓舞的薛嶽為此怒髮衝冠,不顧白崇禧司令部的反對,毅然率領第一師開進市區助戰,一舉將直魯軍殘部殲滅。為此,他贏得了上海各界的讚譽,也招致了白崇禧、何應欽等軍內高層的懷疑。

3月底,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在上海密謀“清黨”,但由於時駐市內的第一軍第一師師長薛嶽、第二師師長嚴重,都被視為“有左傾跡象”,故第一師、第二師都被看作,“政治上不可靠”的部隊,需要整頓。4月2日,蔣介石以總司令身份下令解散第一師、第二師的政治部。薛嶽當時大為不滿,其對好友——武漢革命政府總政治部秘書長李一氓(共產黨員)抱怨說,蔣介石、白崇禧不信任自己,情況相當嚴重。不久,北伐軍司令部內紛傳第一師、第二師要調離上海,而由浙江軍閥周鳳岐的部隊來接防。薛嶽聞訊後第一時間趕到上海的中共中央委員會,建議趁第一師部隊還在上海,“把蔣介石等當作反革命抓起來”。但是,中共中央的領導同志予以拒絕,只是建議薛嶽裝病以拖延調離時間。結果,4月5日,第一師被調往滬寧線護路,試圖拖延的薛嶽被解除了師長職務。

自此,薛嶽對我黨領導層大失所望,被解職後匆匆南下廣東,投奔了當時留駐廣州的粵軍領袖、第四軍軍長李濟深,擔任了廣東新編第二師師長。之後的薛嶽與之前判若兩人,在政治上日趨投機,與桂系軍閥黃紹竑合作,打敗了南下的南昌起義軍;與張發奎等勾結,背叛了李濟深;在中原大戰中反蔣失敗後,又主動投蔣;追擊中央紅軍長征時的總指揮。。。。。

薛嶽將軍年輕時的革命色彩

粵軍三大佬:張發奎、餘漢謀、薛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