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聪明”地工作

如何“不聪明”地工作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全文 1808 字 | 建议阅读 4 分钟

文 | mickjuost

今天朋友圈,被红芯事件刷屏了,大家都在热议抄袭居然可以到如此程度,可能关键还是受到了刺激——这样一个抄袭的东西,还融到资了,居然还说要做国人的安全出口?

这就是典型的托大的表现,走得越高摔得越狠。

这里不过多评价,毕竟在中美贸易战的这个关口,出现这样的事,一定是会被拿出来指着鼻子骂的,当初抄袭时就应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在职场上的创造性和高效性的矛盾——效率过高容易一条路走到黑,而发散性过强效率又玩玩跟不上。

这是一个平衡度的问题。

1

现代职场人,都会努力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不管是四象限法,还是番茄钟,更或者碎片化学习法,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

但是,问题就来了,当我们熟悉并熟练的完成一件事后,下一次同样的情况出现时,我们该怎么选择?

效率派会说,肯定是要继续使用的,因为这会大大节省时间,更快的完成任务。

创新派则会说,不不不,应该换一个新的方法去做,不然时间久了就会忘记怎么思考。

其实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具体的工作场景中,一些任务并不是等人完全准备后才开始做的,更常见的情况时,时间只有这么多,却要求完成更多的任务。

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选择前者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最保险,最稳妥,花的时间更少,却能按时的完成任务,而后者看上去很迷人,不过,常常会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

但是,你猜,真正到最后获得更多成绩的是谁?

是后者。

可能你疑惑,兢兢业业按时完成任务的人,难道还比上那些想更多解决方案的人?

是的。

很多职场的问题,看似表面上的进度压力,但实际上最终都是落到了能否真正的解决问题。

而那些既能按时完成任务,还能做到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如何“不聪明”地工作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2

中国人都有一种没有功劳应该有苦劳的潜意识,而这是和完成工作有着本质的冲突的。

虽然有时的确需要一点苦劳精神,但是苦劳是为了最终的目标而去的。

很多人都忘记了目标是什么,只是停留在了当下的努力努力再努力上。

这种在工作中很精明,看上去效率奇高,但实际上,却一直原地踏步。

重复使用高效的技能,没有错,但是错在没有最终完成目标。

你一定会反驳说,明明也有完成目标,但是,你仔细想一想那些你曾经获得成功的项目,是不是不只是光努力就够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刚入职场的人,都搞不懂为什么非要在半夜回邮件?又一大早要到公司汇报?

因为你的上级可能并不是真的知道你在做什么,你的努力需要一些外在的过程去体现。

而为什么那些明明加了很多班的人,却最后还是没有好结果?

因为他们只是在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正确的工作。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一切都是对最低限度的工作,刚刚好完成,刚刚好做到就行,总是在埋怨加班又变多了,又被剥削的抱怨。

而他们并没有真的想过,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循环中?

在一开始就选择了不断重复来提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中,怎么会有更多的空间去想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超预期很难做到?

因为我们连自己的事情都很少做到过超预期。

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让自己超预期,怎么能让别人刚收到超预期?

换句话说,很多人都是很“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总能找到那个“愚笨”而正确的做法。

就像我们总说每天坚持运动10分钟,一年就能改变体质,却总在“明天再做”的口号中完成一天又一天。

如何“不聪明”地工作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3

当然,即便这样说,很多人依然不认为自己掌握一项有效的工作技能,重复使用它,有什么错,直到某一天更大的危机的到来之前......

最近一个朋友准备跳槽,在不断的面试中,他突然发现,曾经自以为的厉害不过都是幻象,他的很多能力不仅不没有长进,反而都退化了。

这时他说,原来危机是随时都在的。

虽然我们不一定马山要换工作,但是真等到需要换工作的那一天,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底气呢?

现在,我们总说,要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己的上限,但实际上却不停地使用已经熟练的技能,不愿多尝试一步,因为害怕犯错。

而犯错得越早,越有改正的机会。

其次,尽量做到超预期,多做到超出预期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安全区。

很多人越工作时间越长,越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因为现在已经有点安逸了,但是实际上,前路可能正是危机四伏。

不断超预期,别人就会刮目相看你,这是职场的黄金法则。

深入到方法里去,你会发现,越会工作的人,看上去越不会工作,因为他们在思考怎么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得过且过。

持续践行

最近,身边有朋友都子准备换工作,一部分是越换越好,而一部分是越换越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就是因为在工作中不思考的结果。

工作,其实是最需要不断思考的一项工作了。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