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效果不佳?试试在新旧知识间进行8字循环

碎片化学习效果不佳?试试在新旧知识间进行8字循环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全文 2456 字 | 建议阅读 4 分钟

文 | mickjoust

如果你看过罗胖的跨年演讲,认认真真做了很多笔记,感觉很有收获,我也听过这个演讲,而到现在基本上所有内容都忘光了,唯独记得这个8字。

最近一年,很多人陷入了学习的平台期,包括我,不知道该怎么突破学习上的瓶颈。

现在一开始学习,内心是这么想的:

今天一定要发现个什么新知识或新的办法

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某些知识应该很了解了

抓紧时间多学一点,这样才能体现高效率

......

然而,事实却是:

新知识没学到,心态反而被搞坏了

从初期的有热情满满变成了平淡乏味开始偷懒找借口

效率是很高,但是和刷抖音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

......

于是,我们不禁想问——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1.对碎片化学习的爱与恨

现在,随着碎片化学习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碎片化学习方法,看上去,碎片化学习方法帮助我们极大的改善了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但是,越学越焦虑,越不能记住东西,让更多的人也开始质疑,碎片化学习是不是也有什么弊端?

碎片化学习的好处在于能利用一些碎片时间来学习,而坏处则是我们会陷入一种叫“表面学习”的陷阱中。

什么叫表面学习?

概括起来就是,学习一直停留在入门到熟练使用之间,而无法再继续深入下去。

与之对应的就是深度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更新修正,举一反三,不断深入。

随着手机的便捷,越来越多的APP应用都在让人使用碎片化学习方法,而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

那就是学习的目标对象是什么?

当我们学习的简单可重复的对象时,比如,背单词,使用碎片化学习也是有效的,而当我们学习的对象涉及很多相关知识时,比如,写一篇策划方案,可能碎片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然而,很多人都有点过于迷信碎片化学习方法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碎片化学习时间,甚至有人即便有整块的学习时间,也被刻意的分成更多小的碎片化时间。

结果就是,学习效果反而变差了。

因为对于需要大量知识联系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处理知识间的连接,这也是为什么反思特别耗费时间的原因。

反思就是一种进行知识连接的学习,这不是什么碎片化时间能够规划出来的。

碎片化学习效果不佳?试试在新旧知识间进行8字循环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2.单循环学习的危害

小时候,老师常说,我们的学习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赛道,要一直不停地奔跑。

咋一听,没有毛病,但是仔细一想,我们就能发现,这里面暗含了一个逻辑脉络——学习是一条直线,我们只要不停地学习,就是一直前进。

而这就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很多人在想到学习时,过于一味追求新知识,追求更新的方法。

某些看上去的新知识,可能只是老知识的回顾,却被误认为是新知识,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认知停留在了学习是一条直线上,而认为知识是会一直更新的。

虽然知识的确是在不断更新,但实际上,某些知识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牛顿引力。

这种学习,我们也较重单循环学习,更形象点的叫法是,一条直线直到死亡的学习方法。

不只是对待知识的更新上,对待老知识也会不重视,也就出现了从不复习旧知识的学习。

为什么报了很多培训班后还是感觉什么也没学到?

就是因为用的学习方式是一条直线,导致学了新的知识就忘记了旧了,缺乏深度,一直处于一个简单的初级区。

很多人本来是朝着博学多才的方向发展,结果发现自己是越学越傻,甚至还不如以前没学的时候。

原因就是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用新知识不断刷新旧知识,而又没有用正确的办法固化知识。

换句话说,就是让大脑长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单循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重视反思学习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忽略反思,认为只要学习了大脑就能提升,而忽略了大脑本身的懒惰机制。

从体验上来说,一条直线的学下去容易得到满足,而不断反思的学习,甚至主动终止循环的学习会让很很难受。

学习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系统。

碎片化学习效果不佳?试试在新旧知识间进行8字循环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3.如何利用双循环学习来破局

真正正确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循环。

就像8一样,我们要让知识流动起来,而不能把学习当成狗熊搬包谷,丢了西瓜捡芝麻。

因为有的知识,可能需要反复流动多次才有可能被注意到。

比如,写读书笔记,在阅读时勾画,然后摘抄,是一种被公认的写读书笔记的办法,也是单向循环的具体实现。

然后,真正这样做过的人都知道,都是学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再重新看前面时依然如此陌生,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知识被大脑遗忘了,当我们记录下知识时,大脑认为不需要再进一步加工处理,直接丢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写了很多笔记,真到了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开始学习?

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抛弃单向学习方法。

单向学习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法,看上去虽然在初期能够满足学习的快感,但是当真正遇见学习上的难题时,反而会陷入一种真正的无解状态。

特别要警惕现在很多所谓的碎片化学习工具,真正到了学习到中后期,需要的不是效率比别人高,而是理解能力要比别人强。

当有人炫耀自己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时,你可以反问他,真正理解并对他有用的有多少本?

能说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懂得学习的人。

其次。使用8字双循环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新知识,到回顾老知识,不断循环,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流动和连接上。

有的知识容易理解,连接速度就很快,比如,背英语单词,而有的知识不仅不好理解,连接的速度也很慢,比如,投资。

而使用双循环学习的好处就在于,不管学习什么知识,关键都在于不断循环,而不是一次性的交易。

明白了这点以后,自然就能很好的判断是该使用碎片化学习方法和深度长时间学习方法了,因为拉长时间来看,我们也可以叫整块学习是“碎片化”的,比如,用十二年的时间准备高考。

最后,在学习循环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反思。

反思包含着接受反馈,正视反馈中的问题,修正方法,重新开始尝试。

反思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真正的双循环学习。

双循环的是说,学习的终点可以是新的学习的起点,而不断让这个循环运行起来。

持续践行

最近,我思考一些新的变化,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持续践行已经进行快两年多了,有的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有的地方其实进展缓慢,并不是说进展缓慢的就不好,可能进展缓慢的一旦突破,带来的效果超过很多进展很快的地方。

这也是不断持续践行的好处之一,可以不断反思,不断再实践,一直双循环下去。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