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别人推荐就行动不起来?

为什么没有别人推荐就行动不起来?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全文 1706 字 | 建议阅读 3 分钟

文 | mickjoust

虽然现在很少推荐书,但时不时还是愿意推荐行动,因为深知一个人的行动需要靠自己独立完成。

一群人的行动,需要更多的人推荐。

比如,当需要在朋友圈说明这是一项值得行动的行动,并说明如果行动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贴出行动的想过让朋友们看见这个方法的确是有效的,然后通过长期的行动再次证明行动的确是有效的。

然后,别人也不一定就会行动起来!——人微言轻就是形容这样尴尬的情形的。

不过,推荐的确能够更好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而现在我们之所以没有行动的动力,一方面是整体的学习动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焦虑来源途径个多。

1.有行动的心,却就是没有行动的动力

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经历——

正想要开始阅读一本书,却一不小心收到了几个美剧的更新推送,于是点开链接,连刷了集....;

下楼跑步,却遇见天空飘起了小雨,这时肚子也有点饿,想想要不先吃点东西,吃饱后,却不想再跑,干脆回家继续沙发躺;

过去报了6门课程,也认真参加了,但是,学到后面丢了前面,前面的内容实在太多,虽然知道很重要,有一点印象,怎么也不复习,反正新的知识还在不断刷新。

行动越来越少,焦虑越来越大——

我每天明明看了很多公众号,里面也写了很多干货好文章,收藏起来,却怎么也不会再打开看了,有时想要使用某个知识点或观点,明明有印象却怎么也想不起收藏时的文章名......

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昨天同事朋友们还在聊XXX电影和心流,今天又再说人工智能新突破,和电影抄袭,我怎么感觉再怎么努力学都get不到潮流的点呢

看别人也报名参加了马拉松,报了游泳班,报了兴趣课程,学乐器,礼仪,我也报了,可为什么一年学下来,自己的进步一点没有,反而更加焦虑。

总结来说,就是3个问题:

1、学习进入平原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突破;

2、知识太多,根本学不赢;

3、怎么在别人的行动大浪中,保持内心从容平静。

而实际上,更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没有别人推荐就行动不起来?

为什么没有别人推荐就行动不起来?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2.现在做一件事的动力,变成了别人说值得做

为什么这么说?

每个人做事的动力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结果总和。

比如,同事间攀比车子房子,朋友间比较老公老婆和孩子,现在还要比谁的粉丝数更多。

当做事的动力从内部全部转向外部的时候,外界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行动本身。

但是,行动最重要的就是从内在出发。

不管是完成一场旅行,还是和阔别多年的朋友聚会,如果缺少行动本身的支持,那即便看上去再好的结果也只是一种虚幻的感觉。

现在,每个人都越来越焦虑,包括我,因为互联网扩大了我们的观察视角。

就像过去一个单位里能力拔尖的人,在这个小团队里总是被人崇拜,而现在,大家则会拿他和市场里的高手们去比较,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换句话说,因为信息的流动速度在不断加快,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结婚生子,现在,都在不断的向外参考。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不停的刷新朋友圈的原因,不管是有没有目标,总是要看看别人怎么做,别人有没有推荐,然后再行动。

似乎这样躲在后面的决策总是最优的选择。

可为什么我们反而更加焦虑了?

因为我们内心的判断变得越来越少,获得的满足感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为什么没有别人推荐就行动不起来?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3.真正的行动,只是专注的行动

说到行动,一部分人会说:不就是做事吗,谁不会?

而另一部分人会说,行动不只是行动这么简单。

说法都没错,不过,重点不在于说得对不对,而是有没有真正的行动。

特别是在没有别人推荐的情况下,能否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学习知识,做出判断,开始行动。

真正的行动,就是专注的去行动,拿出结果。

现在流行说以结果为导向,但这如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样,变成了一种口头禅。

真正的结果可能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甚至可能是失败,痛苦,悲伤,惨痛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人不愿意真的去行动的原因之一。

因为可能当真的行动开始后,获得的结果并不是如想象的那么好。

而要想改变拖延的行动,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管别人推不推荐,自己都去尝试做一下。

不信?试试就知道了。

持续践行

关于行动效率下降的问题,最近一年,我也发现这是一个递减的过程,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周期的到来。

这个时候能不能坚持做下去,才是最考验实力的时候。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意见。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