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洩漏事件挑戰美團網約車管理

時下很多老百姓都會遇到廣告電話騷擾,你買了紙尿褲,一堆賣嬰兒用品的商家煩你;你才買了車,就有一大堆維護、保養的電話;你汽車保險快到期,就有一堆保險電話打給你。更有甚者,一個電話打來,住址、電話、姓名都清清楚楚,冒充國家部門,你一旦相信,騙局就此展開。這些現象,都是源於個人資料洩露了。這些洩露的資料,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商行為。

信息洩漏事件挑戰美團網約車管理

4月23日,有媒體爆出網上可買到美團外賣的客戶資料,包含電話姓名、訂餐地址在內的隱私資料,每條價格不到1毛錢。報價最低的甚至可以到1萬條個人隱私僅需800元。

對此,美團的回應是,由於外賣配送鏈條長,涉及平臺、商家、三方配送等多個環節,因此可能有不法分子在其中獲取信息。那麼,商家與騎手、運營商有販賣信息的可能嗎?答案是,有這個可能,但規模卻很難如此之大。

以前有一個謠言,所謂外國人把用過的安全套製成口香糖,然後,再賣到中國。這顯然是一個謠言,因為搜尋、收集用過的安全套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這個行為的成本,甚至遠超過去買最好的橡膠。還有一則謠言說,有人把塑料顆粒製成假大米。顯然,這也是謠言,因為塑料遠比大米貴。用成本的思路可以判斷謠言,同樣的,用成本的思路同樣可以發現信息洩露事件中的蛛絲馬跡。

商家、騎手去收集、販賣信息的收集、組織、交易成本都太高了。一個騎手,一天就算送30單,信息的算作一塊錢一條,一個月也才900單,他要記錄、討價還價,每天溝通,花費的時間太多,收益並不值得他這麼做。商家的信息會更多一些,但是,相比商業本身的經營規模、當日的營業收入,洩露信息數十元的收益,顯然遠不足以打動商家。從組織角度說,把商家、騎手組織起來,收集信息,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組織。餐飲商家請的運營公司,面向多個商家,接觸到的信息更多,但運營公司的規模、集中度也沒有那麼高。

信息洩漏事件挑戰美團網約車管理

售賣信息的人告訴記者的是:“數據是由美團系統內部人員提取的,每天更新4萬條左右,每天中午更新一次,晚上就能賣完”。每天外賣大致從中午開始,也就是說每天信息是從中午開始的,售賣的信息就能幾乎在中午同時更新,高達4000條,這個規模,這個速度,除了高層級的系統權限外,騎手、商家,乃至運營公司,幾乎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信息的收集、更新。

如果是出現系統漏洞,黑客攻擊,但即使是嚴重漏洞,也僅僅可能一次獲取大量數據,不可能做到定期更新。

所以,這種規模的信息洩露,應是內部管理問題,是內鬼。內部管理問題,絕不會只發生一次,事實正是如此。去年,廣東省陽江市就出了一樁案子。方某、藍某任職於互誠信息技術公司,職位為陽江地區銷售主管。互誠信息是原美團網和大眾點評合併之後註冊的法律實體,可以被認為是法律意義上的“美團網”。

方某利用自己是銷售主管的工作之便,將自己的登陸賬號和密碼交給藍某,指使藍某竊取美團公司的商戶信息。藍某通過方某的美團賬號密碼,登陸公司內網盤古、apollo系統,利用自己編寫的程序大量獲取系統中的商戶個人信息,竊取包括姓名、聯繫方式、地址在內的敏感信息。7月27日開始至8月2日,持續約7天,獲取大量商戶機密資料。

根據《刑法修正案(七)》規定: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就可以構成犯罪。根據最高法有關司法解釋,“僱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雖然,外賣騎手、商家、運營公司與美團是僱傭關係,但是作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平臺,從消費體驗角度出發,也需要加強平臺的管理制度,教育,做好信息保護工作。

而且,騎手、商家、還是運營公司,在外賣業務中,他們都必然接觸到用戶信息,但是,除了實體地址無法轉化以外,個人用戶的名字、電話號碼,都是可以用過系統轉化的。比如,滴滴網約車司機就看不到乘客的真實電話。美團應該應入更先進的而技術理念,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多次的信息洩露事件,反映了管理上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體現在信息保護上,也會出現在其他方面。最近,就有諸多媒體報道,美團在衛生、安全上,也有一系列問題。

信息洩漏事件挑戰美團網約車管理

美團現在進入網約車市場,相比外賣相對簡單的保質保量、準時送的要求,網約車業務,乘客與司機會大量接觸,場景持續時間長,變化多,司機的自由度也很大,不文明、繞路等負面行為更有可能出現。再加上需要在高峰時期激勵司機提供服務,以及通過各種價格手段管理司機、調配司機,網約車面臨的管理複雜度遠勝外賣。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約車的競爭力與門檻都在於從整個經營流程上,把活幹細,做到極致。但是,若像美團這樣,管理水平低下,那麼,隨著美團進入網約車的市場時間變長,未來恐怕會遭遇到消費者大規模的抱怨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