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農民應該怎麼養老?

qzuser237326709


農民該怎樣養老?咋看這一問題,是老生常談。細想這一問題,是不敢亂談。

承蒙頭條多次邀請。鄉村老農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是70後,地地道道的山區農民。上有80歲的兩老,下有10幾歲的小孩,即要贍養老人,又要扶養小孩。在我們農村有句古話叫“屋簷水滴現窩窩。”也就是你怎樣對待老人,以後孩子就怎樣對待你。所以說在我們山區,不敢說孝順老人,但必須孝道老人。這是我現在的處境,也是我以後需面臨的情境。

當然,現在政策好了,國家給了老人們每月百多元的養老金,確實為我們農民減輕了一些負擔。雖然現在物價上漲,糧價不變,農業收入入不付出,但我們還是感謝國家這一偉大的決策,英明的政策,讓農村老人老有所養。

農村老人如何養老,這本是農民家事。且能讓國家操心,養兒防老天經地義。我為防老而生兒,曾被一罰再罰,卻並不後悔。至少不會為現今所謂的磚家說的丁克稅而擔擾。

以上是個人看法,至於其它老人如何養老這不是我一個區區農民所能斷言。還得看看那些大專家,大教授所說的權威言論。





鄉村老農民


人總會有老去的哪一天,這也是自然規律。步入老年,身體不是很好,漸漸地失去勞動或自理能力,絕大多數孝順的子女各有愁腸,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這養老的問題還是不得不時刻惦記在心啊!


還是靠家庭養老。養兒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也是子女無法逃避的責任。父母受盡了千辛萬苦,是你們娶妻生子,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和日子。待父母老去的時候,就理所當然地給他們零花錢,做飯吃,買衣買藥,住院看病,養老送終。即便是不太明事的兒媳婦,嫁出去的姑娘,招贅的女婿,都應該這樣,因為人最終都會面對這件事。其實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給自己鋪路哩!


政府的養老金能助老人一臂之力。的確,60週歲以後的農村老年人,每月得到的養老金最高的也就百元左右。對老人的養老解決不了大問題,但是對一些條件很不好,子女缺乏孝心的老人來說可是“及時雨”,起碼保證了自己最低的生活水平。而且這養老金,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還再漲,不是嗎,從最初的55元,漲到75元,今年都漲到85元了。再說農村高齡老人補助全國已有26個省開始實施。我所處的地方,80歲老人養老金和高齡補助每月能拿到108元了。


趁早建個“小金庫”。都說親生子還不如那個貼身錢呢!雖然說農村老年人為兒子掏幹了腰包,但是,在我們這裡,一個兒子是不能和父母“另立門戶”的,這不僅是習俗,也是村上的規定。也就是說,家“掌櫃”在父親健在前,這“權”不會交。所以“一折通”還是在父親手裡掌管著,這養老金啊,土地補貼,農資補貼啥的,全在這“一折通”裡,支配權在父親。完全有條件給自己“藏”點,另外,逢年過節,至親、兒女給的“孝敬錢”,別老花在孫輩們身上,也可留著點。積少成多,或許自己老了,也能幫上點忙。


話雖這麼說,理也應該是這個理。其實農村的老人,大多是能幹得動還是幹農活,小病打個針,吃個藥應付一下,至於實在不能動了,只有順其自然了。


提神只為自己


關於農民怎麼養老的問題,我曾受邀回答多次!全民參保是我國城鄉養老事業發展趨勢!

農民養老還是參加社會養老保障體系。農村中老年人還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指望著“等、靠、要”思想。農民養老保障必須要把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體系構建起來,年輕農民、農民工要積極參保,讓現在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可以從養老基金裡拿一點錢養老。簡而言之,就是年輕繳費,養老年人的老。

現在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基本上都是沒有參保,完全靠子女贍養。在農村我發現,沒有參保的老農民,看子女臉色過日子,生活沒有質量和尊嚴!老人們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巴結、討好子女歡心。而那些參保的農民卻不一樣,子女不但不用給贍養費,反過來“啃老”,把父母供起來伺候著!



農村老人怎麼養老?現在農村養老機構日臻完善,很多鄉村也建起養老院,參加醫療“新農合”的老人,每年在鄉鎮衛生院免費體檢一次,鄉村也建起休閒娛樂廣場,健身活動中心。農民工外出打工,把年邁的父母送到養老院託養。


當然,農民養老還存在諸多問題,六十歲以上的農民是否能用土地使用權、承包權抵押養老呢?很多高齡老人,也是“留守老人”,獨自一人,守著空蕩蕩的房子,生活無法完全自理,吃飯將就,飽一餐,餓一頓的,對付一餐是一餐,生病了也無人知曉,死在家裡恐怕也沒人知道!農民養老任重道遠,農村鄉鎮要把農民養老保障當做“鄉村振興”戰略一部分去抓,“美麗鄉村”建設需要高度去落實。農村基層組織,要經常去“留守老人”家中走一走,看一看,幫助老人解決養老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長江老農


農村養老問題,比城市裡還要嚴重。怎麼才能夠在農村過上比較好的晚年生活呢?


一村覺得,可以這樣,在生產隊(現在叫組)裡,專門建立一個老年人互動中心,類似與養老院一樣,與養老院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個互動中心所有吃穿洗用都靠老人們自己去完成,老人們在中心的吃穿用度等費用,由子女們共同承擔,當然,這裡的生病等個人身體以及個人所花費用不用共同承擔,還可以合資聘請一個鄉村醫生,負責所有老人的日常身體健康。老人的養老金也可以用統籌的方式集中起來,用在老人的日常開銷上。

這個地方不需要太大,因為每個組的老人並不會很多,同齡的也就十來個左右,但一定要在每個組比較靠中心或者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

也許,這有點異想天開,但是在空心化特別嚴重的農村,並不是不可行。


很多時候,自己都非常焦慮,畢竟作為一個80後,很快,自己就要面對如何養老,這個必須面對的難題。雖然每年都繳納老家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和現在工作的城市的城市養老保險。

一村不想自己晚年生活像50後那樣,一天做一頓飯吃兩頓,也不想像60後那樣,60多歲了還要頂著烈日辛苦的工作,只是為了賺一點養老錢……


清風明月柳一村


我覺得農民怎樣養老。第一是要有一副硬朗的身體,無疼痛,無不適。生活能自理一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一切都不給子女帶負擔。

第二,要有自己的住房。一代人與一代的生活習慣不一樣,自己的房子,自己打理,自由自在。

第三,要自己有一定的積蓄,不要今天在找後人提養老,明天給後人劃任務,後人還要為後人事。

第四,和自己的老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離。少是夫妻,老是伴,吵吵鬧鬧也要白頭偕老。

最根本最本質是:作為農民盼望的是國家怎麼富強,國富才民豐。農業怎樣發展,農村怎麼變化,農民何時達到小康,才是重中之重。真正的靠山是要國家繁榮、昌盛,農民才無後顧之憂!


6819291488117


對農民實施養老政策,最佳辦法是迴歸集體化,可以南街村的模式為藍本,加以充實、具體和完善,便可形成初級的農民退休、養老制度,當然,由國家出臺相應方針,統一養老制度更好。

只有實行集體化,才便於為農民及新入職的農民建立用工檔案(全國農民檔案庫),創造的價值歸集體、國家所有,由村、組、鎮統一考核每個農民每年的勞動成果(或以村或組為單位的產值、利潤成果),縣、地、省備案,至退休時,累計創造的社會價值、財富不一樣,享受退休的利益檔次也不一樣。農民實行工資制,工資歸個人所有或積累,而創造的剩餘價值歸集體或國家。


肖立斌1


我是農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經濟問題是主要問額,人老了掙不到錢了,那麼怎麼辦呢?就是節約,不抽菸,不’喝酒,不賭錢。少吃肉類,種點蔬菜。這樣就減少向孩子們伸手。再者身體好,不要生病,這樣孩子們工作放心,錢也少花點。還有老夫婦都活著好,可認互相扶攜,在家不著急,可認陏便談心。在農村住著好,農村口房子耍不漏住著舒服就好。還有是有少數積蓄。急病可以自已能拿一點錢,解決燃眉之急,可怕我的老伴還在賠讀,孫子還認準了奶奶,怎麼加呢,沒辦法。


安徽巢湖記憶


吃財政飯的不說,養老的核心就是錢從何來?平頭百姓無非就是積累和互助。工人己逐漸有了規矩:自己交納和單位交納,是謂積累;統籌就是一種互助,別人交的,財政轉移(包含10%國企那部分)就是互助的來源。農民呢?尚未形成有效完善積累與互助的渠道,可悲和無奈的是,許多人向下積累,為兒孫房子、婚姻散盡財力,絕少想到為養老積累,然而回報相對少得多,更不要說互助了,國力所及可能也就是個油鹽的錢,感覺不公平正常,但難以解決錢從何來的問題。用加大國家投入引領農民自主積累不知有無可能?希望能儘快形成良好的機制。


東方


把歷年來農民上交的公糧按市場價折現含利息,還有上交的水利款出的水利工,抹貧費教育費公共設施費等一併折現後返還給改革開放前出生的人養老。因為他們為革命的戰爭和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張衛民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