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到五大道必住此處,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曾是民國富商別墅

天津五大道的大理道,曾是英租界新加坡道。大理道66號“潤園”,是一處庭院寬闊的別墅,水波狀乳白色拉毛院牆營造出地中海風情,院子裡有一個游泳池,鑲著白磁磚,出水口是一個設計精美的獸頭。在成排的白楊、海棠中間,是一幢西班牙風格的二層小樓,筒瓦坡頂,券式門窗,情景盎然。

別墅最初的主人,是清末民初超級民營企業之一“通孚豐財團”的老闆孫家兄弟。孫家兄弟祖籍安徽壽州,早在乾隆年間,孫家在安徽壽州開當鋪,就已是當地知名的望族。到咸豐年間,孫家出了一位狀元叫孫家鼐,清光緒四年(1878年)受命與翁同龢一起擔任光緒帝的老師,後任吏部尚書,掌管學務大臣,主辦京師大學堂。

毛澤東到五大道必住此處,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曾是民國富商別墅

大理道潤園

壽州孫家與合肥李家的關係十分密切。孫家鼐的侄子孫傳樾,早年追隨李鴻章,參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轉任南京洋務局總辦。孫家在長江一帶經營鹽務,富甲一方。孫傳樾娶了李鴻章的大哥、兩廣總督李瀚章的二女兒;孫傳樾的長子孫多鑫,娶了李鴻章四弟李蘊章的孫女李國曦;孫傳樾的三子孫多鈺,娶了李瀚章的孫女李國籌;孫傳樾的二女兒,嫁給了李瀚章的長孫李國成……日後創辦“通孚豐財團”的,就是孫傳樾的三個兒子——孫多鑫、孫多森、孫多鈺。

1898年2月,孫多鑫、孫多森兄弟在上海創辦阜豐麵粉廠,廠房建在在蘇州河畔,是國內第一家機制麵粉廠。“阜豐”麵粉上市時,孫家兄弟設計了一個“老車牌”的商標,因為孫家祖上是從山東濟寧推著小車去的安徽,在壽州的孫家祠堂大門上,就曾經畫著一輛小車,以示後代不可忘本。後來他們又把“老車牌”改成了“自行車牌”,以示跟上時代步伐。

毛澤東到五大道必住此處,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曾是民國富商別墅

孫多鑫

阜豐麵粉廠出產的麵粉質量、色澤與洋麵不相上下,價格卻比洋粉便宜,十分暢銷。他們又在新鄉、濟南、哈爾濱開了分廠。到抗戰之前,阜豐廠日產麵粉2.6萬包,成為中國最大的麵粉廠。

周學熙協助袁世凱在天津推動北洋新政,把同鄉孫多鑫推薦給袁世凱。1904年,孫多鑫到天津,袁世凱對他十分賞識,讓他當自己的秘書。孫多鑫沉默寡言,不喜歡拋頭露面,但善於謀劃,出了很多主意。

毛澤東到五大道必住此處,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曾是民國富商別墅

大理道潤園

可惜孫多鑫只幹了兩年,41歲時就去世了。周學熙又找來了孫多森。1909年,直隸全省工藝總局成立,孫多森任總辦。楊士驤接任直隸總督後,孫多森同周學熙繼續組織直隸出品協會和勸工陳列所。

民國成立後周學熙出任財政總長,1912年9月呈請設立中國銀行籌備處,派金邦平為總辦,孫多森為會辦。孫多森在中國銀行任上並不長,但他頗為用心,1913年年初他在給財政部的一份“呈文”中寫道:“中國銀行去冬共獲淨利8.7萬餘兩。”不久後周學熙辭職,交通系首領梁士詒任財政次長並代理部務。孫多森被免職,離開中國銀行。

毛澤東到五大道必住此處,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曾是民國富商別墅

阜豐麵粉廠標誌

在周學熙的支持下,孫多森於1916年11月創辦中孚銀行,任總經理,在中國銀行時的老搭檔、曾國藩的外孫聶其煒任協理,卞白眉任總稽核。中孚銀行管理處設在北京,總行設在上海,不久後總行和管理處集中搬到天津北馬路,又遷往上海。中孚銀行通過美國花旗銀行、運通銀行和日本帝國銀行,代辦國外匯兌業務,是中國第一家經營外匯的商業銀行。孫多森還與周學熙共同創辦了一家通惠實業特種公司,與阜豐麵粉廠、中孚銀行合稱“通孚豐財團”。

1919年,孫多森在天津病逝,終年52歲,三弟孫多鈺接手“通孚豐財團”。孫多鈺1905年考入美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他性情溫和,喜愛園藝,不善經營。孫多森的長子孫震方幼年赴美,但並沒有考上大學,回國後在津浦鐵路局任職。也沒能延續“通孚豐財團”的輝煌。

毛澤東到五大道必住此處,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曾是民國富商別墅

阜豐麵粉廠

大理道上的這座“潤園”就是當年孫震方建的。孫震方開始住在上海,別墅位於徐彙區華山路831號,也是西班牙風格的三層花園洋房。但上海地面並不太平,孫震方遭了綁架。經過一番周折,總算有驚無險,但他再也不敢在上海居住,於是來了天津。

50年代初孫多森病故於天津大理道寓所。自50年代起,這處別墅改為賓館,當年毛澤東來天津就住在這裡,所以花園被命名為“潤園”。周恩來、聶榮臻、葉劍英等也曾在此下榻。後來《今生今世》《儂本多情》《上海探戈》《千秋家國夢》等影視劇也在這拍過外景。

毛澤東到五大道必住此處,西班牙風格小洋樓,曾是民國富商別墅

大理道潤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