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遠方人人渴望,讀詩是種享受、陶冶、教養,3招助你欣賞詩詞

文藝本應該並非只有少數的優秀者才能鑑賞,而是隻有少數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鑑賞的東西。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詩歌是其重要組成部份。上古歌謠、詩經、楚 辭、漢樂府、唐詩、宋詞,直至現代新詩中的諸多名作,都是我們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精華。讀詩首先應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要讀懂作品,必須有一定的知識準備。那麼,讀詩的知識準備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詩與遠方人人渴望,讀詩是種享受、陶冶、教養,3招助你欣賞詩詞

1、要弄懂字詞。比如說,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如果不知“簟”為何義,則殊不能解。知其為“竹蓆”,則可知李易安此句意為紅豔之荷花也已凋零,香消玉殞,而盛夏人們之愛物竹蓆因秋涼之至也已棄置一旁,暗寓閨怨之意。

詩與遠方人人渴望,讀詩是種享受、陶冶、教養,3招助你欣賞詩詞

2、要明白緣由。一首好詩或一首好詞,大概都有它的緣由,我們如果不知道,往往不能充分領會到它的好處。如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即詩人之寫實。去年的今天,就在這個門裡,我遇到了一個多美的女孩呀!桃花盛開,女孩也面若桃花,人面桃花,交相輝映。可如今再來尋她,還是春 光爛漫,花木扶疏,而人卻不知何 處而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飽含著無限的惆悵。

詩與遠方人人渴望,讀詩是種享受、陶冶、教養,3招助你欣賞詩詞

3、要了解作者。要理解詩歌,還涉及到對作者的瞭解。對作者缺乏一定的瞭解,也不能很好地讀懂作品。柳宗元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如果不瞭解柳宗元志圖革新反遭打擊而遺世獨立之際遇,便也只能看到詩中之寂靜,表面的一片孤寂,實在掩蓋不住內心一片躁動不寧的思緒。


以上均為讀詩之初步,要了解,讀懂。美學家朱光潛說過:“瞭解是欣賞的預備,欣賞是瞭解的成熟 。”只有瞭解了,才能談得上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