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降下來了,骨折發生了,六七十歲的高血壓患者別忽視這個問題

血壓降下來了,骨折發生了,六七十歲的高血壓患者別忽視這個問題

七十二歲的張大爺最近查出了高血壓,一輩子沒得過啥病幾乎沒吃過藥的他心裡很是著急,身邊那些因高血壓發生腦梗癱在床上或是因腦出血突然去世的事讓他總覺得後怕。不但按時按點服用醫生給開的降壓藥,在飲食和運動上更是嚴格要求自己,只怕血壓降不下來。好幾次睡醒了從床上下來感覺頭暈站不穩,可量了量血壓都略低於130/80mmHg,只要不是血壓過高引起的,張大爺就放心了。

可就在前兩天,張大爺午休後起床時,突然感覺頭暈目眩,眼前一黑摔倒在地,還重重的磕在了床沿上,劇烈的疼痛讓他動彈不得。家人急忙拔打了120,到醫院一查診斷為股骨頸骨折,而這種骨折對老年人來就,很不容易癒合,很多人因此而不得不長期臥床,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醫生說張大爺是由於血壓降的過低,同時可能還存在體位性低血壓才造成了這樣的後果。

張大爺很疑惑:難道高血壓的人把血壓降下來不應該嗎?

血壓降下來了,骨折發生了,六七十歲的高血壓患者別忽視這個問題

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病最危險的因素,其最根本的治療就是把血壓降下來,但把血壓降到多少就合適卻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對降壓目標有一些特殊要求,這是因為:

老年人高血壓發生的原因非常複雜,大多存在較為嚴重的動脈硬化,血管的收縮彈性較差,同時還有自主神經能力失調、血容量不足等問題存在,很容易引起或誘發體位性低血壓,即在臥位時血壓偏高或正常,當站立時血壓又偏低,血液不能充分到達腦部而引起腦缺血缺氧,從而發生頭暈、跌倒而摔傷,這種情況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非常多見。

因此,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不能以正常血壓來要求,對控制目標應要做個體化決策。我國最新的老年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共識中,以大於等於65歲為界限,推薦的老年人血壓控制目標為:

血壓降下來了,骨折發生了,六七十歲的高血壓患者別忽視這個問題

  • 大於等於65歲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目標應小於150/90mmHg,如患者無頭暈、心慌等不適合,沒有體位性低血壓情況發生,表明耐受性較好,可以將血壓進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
  • 大於等於80歲的高血壓患者,建議血壓控制目標為150/90mmHg,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低,但最低不宜低於130/60mmHg
  • 對於已經發生了心腦血管病如冠心病、腦梗塞、腎病等的老年高血壓者,先將血壓降至150/90mmHg,如能很好地耐受,可降至140/90mmHg

由此可見,雖然維持較低的血壓在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中會有更大的獲益,但對於大於65歲的老年人來說,血壓並非像對年輕人一樣降的越低越好。生活中常常見到老年人對高血壓有兩個極端,一種是滿不在意,認為人老了血壓高點很正常,任由高血壓的發生;一種是對高血壓的控制過於苛求,以120/80mmHg的正常血壓為目標來要求自己,前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而後者卻可能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