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場上的多面手驅逐艦

作為一型艦種,驅逐艦誕生於19世紀,迄今為止,依然是各主要海軍強國最重要的水面作戰艦艇,具備對海(岸)、防空、反潛作戰能力,執行護航、警戒、偵察、封鎖、戰備巡邏等重要任務,是當代和未來海戰場的多面手。

現代化的驅逐艦,一般滿載排水量都在5000噸以上,個別級別的驅逐艦滿載排水量達到或已超過了10000噸,僅以排水量指標來衡量,則大型驅逐艦已達到了二戰時期重型巡洋艦的水平。

海戰場上的多面手驅逐艦

當然了,現代化驅逐艦的武器裝備,是二戰時期,僅依靠大口徑艦炮的重型巡洋艦所達不到的,基本上配備有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個別有反潛導彈以及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其對水面高價值目標和陸地高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已超過了二戰時期的重型巡洋艦。

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火炮已不再是驅逐艦最主要的艦載武器,而是各類具備精確打擊能力的導彈,因此驅逐的作戰形式和艦載武器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其多功能的使用手段,驅逐艦為各海軍強國所重視。

海戰場上的多面手驅逐艦

現代驅逐艦,已從依靠艦炮和魚雷為主,打擊目標的二戰作戰模式,向防空、反艦、反潛和對陸攻擊為主要手段的綜合打擊能力為主的作戰方式轉變。

大功率燃氣輪機、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數據鏈、導彈等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二戰時期的重巡洋艦、戰列巡洋艦、戰列艦等艦種,都退出了歷史舞臺,驅逐艦則成了強大的水面作戰艦艇。

海戰場上的多面手驅逐艦

驅逐艦,則有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剛面世時的中小型艦艇,茁壯成長為當代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取代了重巡洋艦、戰列巡洋艦、戰列艦等艦種,是當下除了航空母艦外,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

美俄儘管保有少量巡洋艦,但那都是以前冷戰時期建造的,現在都已停止發展巡洋艦,其大都已臨近服役年限,退出現役那是遲早的事。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