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量超4萬噸巨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三體軍事 國之利器第910期 蘇聯海軍在1980年代建造了4艘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至今仍然是最大的非航母型作戰艦艇,但如果你知道蘇聯海軍的艦艇建造計劃,其實基洛夫級還是小字輩。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排水量超過2.5萬噸,配備數百枚導彈,但在基洛夫級之前,蘇聯海軍還有更大的超級戰列艦建造計劃,一口氣要造7艘排水量超過4萬噸的鉅艦,滿載排水量將達到7.5萬噸。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七艘戰列艦中只有兩艘開始施工,但沒有一艘真正完工過,因為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徹底中止了蘇軍超級戰艦的建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約瑟夫斯大林的紅軍擊敗了德軍,並在經過四年的艱苦戰役後打入柏林,可以認為蘇軍在當時是亞歐大陸上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在極端寒冷的環境下還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戰鬥民族稱號由此而來。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但斯大林也一直渴望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將蘇軍的影響擴大西歐和東非。1950年代,戰列艦已經過時了,因為在二戰期間幾次關鍵戰役表明,航空母艦已取代它們成為占主導地位,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區的幾十次海戰中都使用了航空母艦,美日航母大戰在中途島爆發,戰列艦根本無法發揮作戰能力。航空兵的遠程打擊優勢很明顯,因此戰後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戰列艦的建造計劃。

儘管航空母艦取得了成功,但蘇軍其實看不上航母,更喜歡戰列艦。1945年9月,在蘇軍最高層會議上,建造航空母艦的建議被否決,並恢復在1940年開工的蘇聯級戰列艦,而輕型航母只批准了兩艘。由於蘇聯船廠從沒有建造如此龐大的戰列艦,因此在西伯利亞造船的建造工作推進緩慢,到了1953年斯大林去世也隨之取消建造。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排水量超4萬噸鉅艦一口氣要造七艘,躋身武庫艦鼻祖,看不上航母

7艘蘇聯級超級戰列艦被認識是蘇軍武庫艦的鼻祖,因為在1950年代反艦導彈已經開始研製,7萬噸的戰艦可攜帶十多枚反艦導彈,這樣的火力在當時算是非常強大的。不過在基洛夫級上,我們看到了蘇聯海軍沒有完成的遺願:建造超級戰列艦,基洛夫級採用全導彈武裝,被封為末代戰略巡洋艦,與光榮級巡洋艦並稱為這才像是男人駕駛的戰艦。本文三體軍事獨家,有且只有發頭條號,若在其他平臺出現均為未經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