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用桂枝湯14法

桂枝湯乃《傷寒論》第一方,業醫者無不熟稔。但在用桂枝湯時,效微者,或許是桂枝湯煎服方法有誤。

如何服用桂枝湯14法

1.㕮咀——讀音fǔ jǔ,中醫用語。用口將藥物咬碎,以便煎服,後用其它工具切片、搗碎或銼末,但仍用此名。在古時醫者是要嘗藥,確認桂芍用量配比合適,以使桂芍不致偏勝而失其功效。

2.微火煮——微火則煎藥透,味出而氣不揮散,火燙恐水乾氣散,藥味未出也。

3.適寒溫——藥過冷恐汗不出,藥過熱則恐汗流漓,俱不可。

4.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以助藥力——腹飢則氣不足,啜粥則肚飽身熱,容易出汗。

5.覆溫令一時許——蓋被取汗之義也,納粥、外覆,內外並施,汗無不出矣。但汗出後去被服,更宜緩緩減少,否則汗出恐復感風寒也。

6.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桂枝湯本有汗發汗之方也。遍身微似有汗,知藥力已到,營衛已調。汗流漓,則表陽益虛,不亡陽即化燥矣,故病必不除也。

7.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汗出瘥,固宜停藥。若汗出病不瘥,亦宜停藥,恐病有傳變,原方未盡合也。

8.若不汗更服,依前法——不汗更服,亦要變通,若認證確實,病重藥輕,固當更服,但恐診斷已錯,藥不應病之不汗出,則不可更服矣。依前法,即溫覆啜粥之義。

9.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促,急促也;役,服役也。又不汗,必患者服藥啜粥太緩,或溫覆不密之故,必設法促役患者飲食起居,使汗出也。

10.半日許令三服盡——半日約6小時,每2小時服藥1次,半日三服藥盡矣。

11.病重者,一日一夜服——一日一夜服,即一日一服,一夜一服也,與今之病重時服藥,一日服二劑同也。

12.病證猶在者,更作服——更作服,是一劑病不愈,再服一劑之意也。

13.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三劑,即一方服二三劑。今時處方,多囑患者服二三劑同也,但須認證實在,否則害人不淺矣。

14.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一一生,生果也。冷,冷飲冷食也。黏,粉團糯米等是也。滑,藕粉等是也。肉,禽、獸肉類也。五辛,椒姜蔥蒜韭等也。酒,各色酒也。酪,牛乳等也。臭惡,一切異香異味之物也。按外感風寒,當禁一切者,恐助紂為虐也。夫人外感六淫,則正氣與之反抗,無暇消化飲食。吾國人士每感外邪,生冷之物比平時更多,此皆不宜,當去也。

夫先師作桂枝湯方法,比諸方獨詳者,桂枝湯為起首第一方也。發汗之劑,應當如此,即傷寒一百一十二方,亦當如是也。

又按先師之文:先已言之者,後必不論。吾人切莫誤會桂枝當如是,他方未詳者儘可不必。若作此想,恐貽誤病機,有無窮之患也。

  • 本文摘自《孫朝宗醫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孫松生等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