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丨爾雅齋

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

(記吳江話學習坊2018第八期)

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黴也。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如是說。今天6月24日,已入梅。這堂方言課的話題應時, 就叫“說說黃梅天”。

【課記吳江方言段子】

黃梅天個辰光,要麼連牢(連續)落雨,潮溼悶熱,人勒搿幾日會得覺著窮弗適意搿。要麼一歇歇天好(晴天)一歇歇落雨,身浪德滋滋,衣裳潮嗒嗒,地浪滑塔塔,要麼“東出日頭西落雨”,物事回潮(返潮)甚至發黴、白花,新吳江人可能會不適應。儕家巴望晴天,最怕“小暑一聲雷,倒篤(倒轉)做黃梅”。

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丨爾雅齋

江南本多雨,黃梅天尤甚。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所以,梅雨時節,隨身是要帶把傘的,方可自如迎送綿綿雨絲任性地來、任性地去。若一時忘帶傘,通常會有此嘟囔:“昨日子忘記忒帶傘,落班個辰光齊巧落雨,落的來衣裳稀溼落托,真個殟塞!”

【吳江方言裡關於黃梅天的俗語】

一、五月黃梅天,落雨溼滴答。

二、天浪墨騰徹黑,雷響霍顯。

三、豁邊呔,太湖水潽出來快呔。

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丨爾雅齋

吳語地區的人在讀音上“黃、王”不分,全讀作wáng。我們吳江人交談中說到姓氏一般要加一句“三劃王”或者“草頭黃”,否則容易出洋相的。若沒弄清楚“黃、王”之姓而冒然寫錯,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姓氏用字趣聞】

清朝有個黃霽青,是咸豐、同治年間赫赫有名的大詞人。有個南方的秀才慕名去拜訪他,投扎時錯把“黃”寫 成了“王”。黃霽青先生看過後,提筆寫了一首詩,叫看門的遞出去。詩是這樣寫的:

江夏琅琊未結盟,草頭三畫最分明。

他家自接周吳鄭,敝姓曾連顧孟平。

須向九秋尋鞠有,莫從四朋問瓜生。

右軍若把涪翁換,辜負籠鵝道士情。

江夏和琅琊分別是黃庭堅和王羲之的故鄉。“草頭”和“三畫”是“黃”和“王”的字形。第三四句說的是這兩姓在《百家姓》裡的位置。右軍是王羲之,他愛鵝,有個道士曾送他一群鵝。 涪翁是黃庭堅。最後這兩句是說,王羲之要是和黃庭堅換了姓氏,那多對不起送鵝的老道呀!

門口等著要見黃先生的那位秀才,看了詩,臉一紅,扭頭就走了。

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丨爾雅齋

當你常居一座城市後,不僅會愛上這座城的人文、建築、美食等,也會漸漸愛上她用以交流情感的方言,並融入她的生活氛圍。

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認為:“新移民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不必一定用這個城市原來的方言也能所有人融合在一起。”然而,吳語地區多為千年底蘊的古城,即使湧入大批移民,也不會輕易在外來語中迷失,她的吳儂軟語反而是吸引了更多新移民積極來學語來融入。因為大家都明白,不論身處何地,多掌握一門語言(包括方言與外語),與人打交道總是好的。

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丨爾雅齋

《蘇州雜誌》的老主編陸文夫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江蘇泰興人,原本一口典型的江淮官話。來到蘇州後,他對江南市民生活極其喜愛,對吳語文化也是痴迷,他著力於蘇州地方風物的描摹,關注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態度與生存境況。吳越美食、市井小巷都映襯著他筆下的吳文化的骨,將"糖醋現實主義"發揮到極致。

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丨爾雅齋

陸文夫在蘇州度過了60多年的時光,在許多作家和讀者的心目中,"蘇州"和"陸文夫"幾乎是同義語。從水道到小巷,從評彈到吳語,從飲食到民風……蘇州的點點滴滴已經化入他的骨血。

同樣,在吳江的土地上,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老移民在漸漸融入吳語語境,融入這座古老的又煥發著勃勃生機的現代之城。

注:部分網摘照片僅作配圖

蘇州人文:黃梅天裡侃方言丨爾雅齋


~~ 本期編輯:雲巛 2018.6.27 ~~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