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以前我在專科兒童醫院真的沒啥感覺,周圍都是乾兒科相關的,小兒呼吸、小兒消化、小兒腎內、小兒骨科、小兒神經外科等等,連輔助科室檢驗科和影像科也是專門服務於兒童的,大家處於同一“階層”,多數情況下相擁而泣,最多五十步笑百步。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後來辭職來了綜合醫院,真正體會到什麼叫“鄙視鏈”最底端。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醫院領導雖然也支持兒科工作,但私底下也坦白講:

“就算給兒科200張床,你們也不會盈利。”

兒科收入在醫院中處於倒數一二,常年拖其他科室後腿,都要把人家的褲子拽下來了。當兒科醫生榮譽感也不高。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兒科的複雜和精細程度使得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兒科工作。正因如此,兒科風險也極高,所以在綜合醫院但凡涉及到兒科工作的,大家都極力推給兒科,比如急診。就連兒科採血工作也擔心第一針抽不到血,醫院檢驗科採血處也把所有兒童採血工作推給兒科護士。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我國0~18 歲人口約 3.42 億,其中0~14歲兒童有2.22 億,佔全國人口的16.6%。“二胎”政策開放,孩子會越來越多,現在數據統計,大概每4秒鐘我國就有一個孩子出生。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誰來守護這些孩子的健康呢?

我國每千名兒童0.43個兒科醫生,參照美國每千名兒童1.46個兒科醫生的比例,至少還缺20萬。

兒科醫護隊伍極度稀缺,醫患配比嚴重不合理,面對爆發的兒童公共衛生事件必然招架不住。

比如2017 年冬天,一場席捲全國多地的流感,使得各地兒科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再次受到關注。一些醫院的兒科在經歷接連的加班後醫務人員難以為繼,兒科普遍性門診平均候診時間為4小時,兒科醫院甚至長達7~8小時,而兒科專科醫院患兒住院難更是長期存在的問題。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雖然2016年後各地政府採用多種辦法改善兒童就醫需求,包括鼓勵綜合性醫院開設兒科,在高等院校增設兒科專業,增加兒科碩士培養數量、完善兒科專科的基地培訓制度及實踐,對全科醫生進行兒科專業疾病的培訓、兒科醫生延遲退休、退休後返聘,緩解兒科醫療資源短缺,但收效甚微。

然後,現有的兒科醫生依然靠著“加班”、“拖班”完成每日繁重的工作量。處於這樣的待遇和地位,運用這樣的工作模式,兒科醫生能很好的守護我們孩子的健康嗎?

兒科建設任重而道遠

少年強則國強,兒科強才能少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