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聲大事件》第一百一十一期:醫養結合 養老就醫兩不誤

《醫聲大事件》第一百一十一期:醫養結合 養老就醫兩不誤

貧困人口慢病家醫簽約服務方案落地

近日,國家衛健委制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方案》。《方案》要求,以規範履約,做實做細簽約服務各項任務;分類指導,做好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密切聯繫,加強健康教育和政策宣傳為工作重點。該《方案》的工作目標為,2018年至2020年,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籤盡籤,重點加強對已簽約貧困人口中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病患者的規範管理與健康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實際探索擴大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病管理範圍。眾所周知,我國仍存在大比例的貧困人口,積極做好貧困人口慢病篩查,並對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實行分類管理;加強對貧困人口的健康教育、提升貧困人口健康素養;及時告知貧困人口健康扶貧相關政策等是有效落實貧困人口健康保障工作的關鍵,而廣大的家庭醫生團隊在此項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辛勤付出值得點贊!

年輕而又老練的醫聯,你看好嗎?

近日,醫聯完成D輪融資,預計估值超過70億元。晉級獨角獸,醫聯僅用了4年。4年裡,醫聯業務佈局逐步滲透到政府機構、醫療機構、藥械廠商、保險公司等大健康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未來還將加速實現打通、融合、賦能的價值。業內人士認為,對政策和市場的敏銳感知,踩準點,提前佈局,不斷擴充資源和提升技術能力,深耕行業並不斷夯實業務,是醫聯得以快速成長的幾大核心因素。而做為醫聯50萬實名註冊醫生中的一員,筆者想說,醫聯對國家倡導分級診療和醫生多點執業等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與商業嗅覺,是其抓住機遇積極拓展業務併成功轉型的前提基礎。而做為一個以為醫生提供病例分享、學術交流為初衷的醫生社交平臺,與其他互聯網醫療項目相比,醫聯把醫生群體的真實需求做為關注焦點。這樣的醫聯,有智慧、有魄力,更有情懷!你覺得呢?

醫養結合看敦化,養老就醫兩不誤

近日,敦化市衛生計生局聯合市民政局舉辦了敦化市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協作簽約儀式,以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工作。醫養結合是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醫”、“養”有效對接,在解決養老問題的同時,也能解決就醫問題,切實提高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質量。簽訂醫養結合協作協議後,醫療機構除定期巡診外,每年為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提供一次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包括電子檔案);將入住老人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納入慢性病管理,督導規範用藥;為需要就醫的老人免費開通綠色安全通道等。在筆者看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的相互協作、融合發展,在提高老年群體養老服務質量的同時,將切實為老年人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科學的用藥指導以及便捷的就醫途徑,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及家庭的壓力,值得推廣。

國務院發文,對醫衛綜合監管工作作出新部署

8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新時期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作出部署。《指導意見》要求,要從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全行業監管,從注重事前審批轉向注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管,從單項監管轉向綜合協同監管,從主要運用行政手段轉向統籌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信息等多種手段。在筆者看來,醫療衛生領域的監管工作離不開醫療衛生的行業管理部門、醫療保險部門以及工商、金融和公安等部門的相互支持及緊密配合。與之前的監管制度相比較,新一代監管模式突出多部門多領域合作的協同治理,將有利於促進公平高效的監管體系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