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阿茨海默病臨牀研究總結1例

阿茨海默病(AD)給社會、家庭和經濟等帶來嚴蕈影響,其治療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蕈視。2009年1一12月用複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治療AD 300例,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診斷標準:老年性痴呆的診斷標準,按照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障礙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4版(DMS—IV)中有關痴呆的診斷標準。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腎虛髓減證,心肝陰虛證,心脾兩虛證,痰濁阻竅證,氣滯血瘀證。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老年性痴呆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老年性痴呆證候標準者;③年齡:男、女皆為≥65歲;④簽署進入研究知情同意書。

研究方法:(1)觀察方法:首先(一7天)病例篩選人組,簽署知情同意書,進行相應的問診、體檢和實驗窀檢查。對人組的3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在用藥前、後分別對臨床症狀、MMSE、CDR、ADL及相關項悶進行檢測,並進行治療後3個月療效判定。(2)研究用藥:①所用藥物:複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2ml/支:多肽6.4rag;唾液酸100ug;次黃嘌呤0.25rag)。②給藥方案:複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靜脈注射,1次10ml,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後使用,緩慢滴注(每分鐘2m1),1次/日。③療程:14天。

安全性觀測:治療前、後進行評估如下指標。①一般體檢項目檢查。②血、尿、便常規檢查。③心、肝、腎功能檢杳。④町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特別是臨床前研究中發現的不良反應。

療效判定指標:治療前及治療後3個月進行評估。①採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測表(MMSE)評價患者的認知功能、記憶力、語言能力、結構能力及運用能力等智能改變。②採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③採用臨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評價患者的痴呆程度。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採用MMSE評定,MMSEt>4分為最著進步,1—3分為進步,不變或評分減少為無效。

中藥症狀和體徵指標:腰膝痠軟,倦怠思臥,喜怒不定,心悸,頭鶯如裹,納呆脘脹,痰多吐涎,面色觥白,頭痛如刺,口

唇爪甲青紫等。症狀和體徵均做單獨評價,尼莫地平法評價標準如下:①臨床痊癒:單獨症狀、體徵消失或基本消失;積分減少I>95%;②顯效:單獨症狀,體徵明顯改善,積分減少≥70%;③好轉:單獨症狀、體徵有好轉,積分減少≥30%;④無效:單獨症狀、體徵無明顯改善,積分減少不足30%。

統計學方法:使用SAS軟件包。計母資料採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統計描述,t檢驗比較組內治療前後的差異;計數資料採用頻數(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採用驢檢驗比較治療前後的變化。

結果

安全性分析: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臨床研究中無不良事件發生,無剔除、脫落及中止病例。見表1。

結果表明:治療組用藥後血常規(WBC、RBC、Hb)、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

自覺症狀和體徵:治療組用藥後未發現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方面的異常改變,亦未發現其他明顯自覺不適,無任何不良反應發生。

療效性觀測指標變化:經組內t檢驗,治療前後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臨床痴呆程度差異皆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3個月後中醫症狀及體徵的變化,總有效率74%一95%。 治療3個月後臨床療效:顯著進步99例(33%),進步147例(49%),無效54例,總有效率82%。

治療阿茨海默病臨床研究總結1例

討論

研究表明,老年痴呆患者存在神經元變性、合成受損,同時在較同齡正常人腦血流量和耗氧量低的情況下,存在糖、脂、蛋白質、核酸等代謝障礙。複方腦肽節苷酯注射液是由天然生物活性多肽、多種神經節苷脂、次黃嘌呤等組成的複方製劑。神經節苷脂可調節腺苷酸環化酶(AC)、ATP酶、蛋白激酶等酶活性,拮抗興奮性氨基酸過度釋放,維持有效的神經代謝,還可促進神經幹細胞分化,促進神經組織修復。次黃嘌呤則可以改善機體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促進病態細胞、缺氧組織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