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文化,這些詞萬萬不可用錯

【小柿子說】作為企業文化人,免不了天天跟文字打交道。語言文字的準確運用,是咱們的基本功。日常工作中,哪些語言文字容易讓大家踩雷呢?小柿子重點蒐羅了企業文化工作中容易用錯的詞,拋磚引玉,希望大家都留言分享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常見錯用詞,一起提升,做零錯詞企文人

做企業文化,這些詞萬萬不可用錯

做企業文化,這些詞萬萬不可用錯

NO1:裝X不成反變笑話

無論是新聞寫作,還是活動方案,適當地引經據典,可以讓寫作的內容顯得腹有詩書氣自華,表述也更簡潔而形象。但若一不小心寫錯字或用錯了地方,可就臉丟大發了。比如:

1、“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經常有人把“曈曈”寫為“瞳瞳”。看上去差別一點點,但意思差好多噢。曈曈是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而瞳是瞳孔的意思。“

2、“七月流火”,這個詞用錯的概率奇高。大夏天的,很多人在寫新聞和寫活動方案的時候,都喜歡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氣熱得跟火焰山似的。但實際上,這個詞的意思,是天氣轉涼。這麼多人用錯,是不是該怪中學老師呢?

做企業文化,這些詞萬萬不可用錯

3、很多人,包括一些專業媒體的人,都習慣在“匪夷所思”前加“令人”二字,實際上,“匪夷所思”常用來形容思想、言談、事情等非常離奇,超乎常人想象。“匪夷所思的是……”已經是順暢完整的句子,“令人”是多餘的。

NO.2語文老師沒教好,用詞欠規範

有一些詞,看上去差不多,讀起來好像也沒差,但若要顯得自己寫作的東西專業的話,一定要避開混用的雷區。比如:

1、 “公諸於眾”和“公之於眾”大家時常混用,然而,“諸”本身已含“於”,“諸於”連用不合規範。“付諸於行”“見諸於報端”都是錯誤的。

2、跟上例類似“有失偏頗”和“失之偏頗”,很多人也傻傻分不清。 “有失”後接褒義詞或中性詞,如:有失大雅、有失水準、有失風度;“失之”後往往接貶義詞,所以,“失之偏頗”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3、“10幾”和“十幾”,這也是容易混用的兩個詞。《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數字連用表示的概數、含“幾”的概數,應採用漢字數字,如:三四個月、二十幾。所以,類似10幾這種寫法,一定要杜絕了。

NO.3都怪這些字長得太像,臉盲

有些詞的讀音一樣,甚至寫法都差不多,詞語配對好像也沒毛病,但卻是個“別字”。這類錯誤非常之多。比如:

1、“趟出一條發展之道“中,就應該用“蹚出”。不是毫無根據這一說,2013年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做了規範的,不信邪的可以去查。

2、“中國在國際上遭歐美強過擠兌”中,“擠兌”應該用“擠對”。“擠對”排擠、欺負、逼迫、難為等意思;“擠兌”指許多人到銀行裡兌現金。

3、“部分員工枉顧公司規章制度”,其中“枉顧”應為“罔顧”。“枉顧”用於敬辭,稱對方來訪自己;“罔顧”表示不顧及、沒有顧及。

做企業文化,這些詞萬萬不可用錯

4、“公司最勤奮的員工當屬小柿子”。“當屬”應為“當數”。這個是非常非常常見,小柿子也常犯的錯誤。記住這兩個例子就不會出錯了: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最為著名的畫馬名家當數徐悲鴻;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徐悲鴻當屬最為著名的畫馬名家。懂了嗎?

5、“新優勢首席文化官特訓營圓滿收關”。“收關”應為“收官”。“收官”本是圍棋用語,指棋局最後階段,泛指工作接近結束、收尾。工具書沒有收錄“收關”。

6、“集團公司變革由人力資源整改發韌”。“發韌”應為“發軔”。軔為支住車輪轉動的木頭。發軔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如:發軔之作。

7、“後勤不予以支援,一線員工怎能心無旁鶩地向前衝呢?”,這句話中,“鶩”應該為“騖”。“騖”原指馬奔馳,後引申為追求;如“好高騖遠”;“鶩”指鴨子,如“趨之若鶩”。

8、“本次年中總結會議有愈50名中高層管理人員參與”。“愈”應為“逾”。愈:更加;逾:超過。

9、“手有金鋼鑽,敢攬瓷器活”。“金鋼鑽”應為“金剛鑽”。金剛鑽、金剛石、金剛砂、金剛努目等詞語中的“剛”不能寫作“鋼”。

10、“孰不知,不去糾正員工工作中的小失誤,往往會導致他們釀成大錯。”“孰不知”應為“殊不知”。“殊不知”是慣用詞,表示“竟不知道”“竟沒想到”。

11、“做微信公眾號應該想辦法增強用戶粘性”。“用戶粘性”應為“用戶黏性”。“粘”表示姓時讀nián,表示其他意思讀zhān,動詞;“黏”讀nián,形容詞。根據詞性很容易分辨。

12、“不要怕員工捅簍子,要給他們試錯的空間”。“捅簍子”應為“捅婁子”。“捅婁子”是慣用語,誤為“捅簍子”多因形似而致。

做企業文化,這些詞萬萬不可用錯

作為企業文化工作者,

需要不斷充電,

為自己增值。

首席文化官特訓營第20期開班啦,

精品小班,

名額有限,

速速佔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