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童年記憶|那年夏天的「小祕密」

崇明童年记忆|那年夏天的“小秘密”

一入夏,人民公社社員的勞動時間,便由二段式轉變為三段式,除了上、下午兩段,增加“早工”一段:凌晨四五點至七點左右,兩小時多一點的勞動。下午的勞動時間,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從下午兩點漸漸延至三點,當然,傍晚收工時間也會延順至七點。整個夏天的勞動時間,每天確保十小時。“從鳥叫做到鬼叫”,本是老一輩人留下的形象描述。

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自然是躺在舊門板上睡午覺的時間。可是從我記事時,就知道這是父親“摸蟹”的時間。一吃罷中飯,父親就光著膀子、拎著一隻小布袋,冒著酷暑,去附近的溝裡“摸蟹”。迷迷糊糊睡午覺的我,往往是被父親“摸蟹”回來的歡叫聲驚醒。父親摸回來的不僅有螃蟹,還有河鰻、甲魚等高檔海鮮。往往一回到家裡,父親就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兩個小時裡遇到的各種驚險和斬獲,尤其是從手裡滑脫的大河鰻、掙脫的大甲魚,與大水蛇的不期而遇,等等,聽得我神往不已。以至稍大之後,我總會戴著一隻大涼帽,陪著父親去“摸蟹”,現場體驗父親摸蟹過程中的驚喜與遺憾。父親在兩邊長著茂密蘆葦的溝裡摸蟹,我在溝沿邊上觀摩。溝裡,不時傳來父親的大呼小叫,一會說蟹洞裡摸到了一條大河鰻,一會說河鰻滑脫逃掉了,一會兒又說摸到了一隻大螃蟹。總之,驚奇時有發生。

崇明童年记忆|那年夏天的“小秘密”

幾年下來,我對周邊的十幾條民溝、三條“荒宅溝”的水下資源也已瞭如指掌。其中一條“荒宅溝”,溝內長滿了水生植物,溝外竹子野草雜樹叢生,多有水蛇,一般人都不敢下去摸蟹;父親膽大不怕蛇,一個夏天也只去一兩次,曾經一箇中午就捉到大大小小五六隻甲魚。另一條“荒宅溝”,大的河鰻最多,但是溝寬而深,父親告誡我,這條溝裡曾經淹死過兩個人,長大後千萬別到這條溝裡“摸蟹”,太危險。

毫無疑問,一年之中伙食最好的時節,就是父親幾乎每天都要“摸蟹”的夏季,晚餐之豐美,至今想起都會饞涎欲滴。紅燒河鰻,肥;甲魚塊燒茄子,香;面拖螃蟹,鮮。

崇明童年记忆|那年夏天的“小秘密”

誰曾想到,十餘年之後子承父業,炎熱的夏天,我也利用中午休息的兩三個小時,重操父親的“摸蟹”舊業。宅上有位長我六年的表兄,復員軍人,已育兩子一女;為豐富子女的伙食計,也積極加入我的“摸蟹”行動。此時的“溝情”,較之十幾年前已有很大變化,三條野生水產豐富的“荒宅溝”,已經平整成為水田;幾條橫向、自然狀態的民溝,也已在農田基本建設中被填平。天天“摸蟹”,勢必要拓展範圍。

第一個拓展目標,就在我家東邊一條大河的對岸,一段長約百米的河沿下方。這段河沿原本是一條老河沿,河沿上長滿蘆葦,蘆葦下部的老河沿,佈滿了蟹洞,一到夏天,大河裡的螃蟹便會爭先恐後地爬進洞內避暑,一批被人掏走,又會爬入一批。記得剛開掘大河的第二年夏天,村裡有三位男青年一起橫渡大河對岸“摸蟹”,時值子午潮,河水湍急,水性不佳的兩位青年游到河中心,即被急流沖走溺亡,另一位游到對岸大喊救命。幾年之內,這段河沿一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不祥之地。我與表兄當然不信這個邪,第一次撲向對岸,便一南一北循序漸進,果然發現這段河沿水下不僅蟹洞多,而且每洞幾乎都有螃蟹。當兩人匯合一處時,蟹袋都已很豐滿。相隔半個月再去掏摸,只有半數的蟹洞裡有蟹。

崇明童年记忆|那年夏天的“小秘密”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民溝,大多已是生產隊集體養魚的河塘,成為“摸蟹”的禁區。有一次,我們到鄰村的一條民溝裡摸蟹,發覺蟹洞中多有螃蟹,但是兩人一攪動水面,便有許多鰱魚躍出水面,發出很大聲響,心知這是一條集體魚溝。果然,不多一會兒岸上響起一個聲音:“誰在溝裡?這是隊裡養魚的溝!”我回答:“我們摸蟹,不摸魚。”那人撥開蘆葦,仔細一瞧:“是你們兩個。”我們抬頭一看,也放下心,原來是這個生產隊的隊長,表兄的親戚。二話沒說,隊長轉身就走。

有幾條民溝,因為水面太窄,生產隊不養魚。在這類“野溝”裡摸蟹,自然能夠“賬單全收”。夏天經常有暴雨,宅溝裡或生產隊養殖溝裡的魚難免遁至這些“野溝”裡,我倆從一頭入水,邊摸蟹邊往前攪動水,一旦到了溝的另一頭,溝裡若有白魚、花鰱,就會拼命往兩邊的溝沿竄跳,被密密的蘆葦稈夾住,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將其抓住。當然,這樣的場景很少出現,竄跳的家魚也就幾條而已。倒是鯽魚之類的野生魚,被我們一路攪水而去,嚇得躲在溝沿下部的凹陷處,成為我們的戰利品。

崇明童年记忆|那年夏天的“小秘密”

摸蟹是一件辛苦事,其間也有與蟹鬥智鬥勇處。有些蟹洞在水深處,須憋一口氣,潛入水下,將整條手臂探入洞中,抓住幾隻小爪,慢慢將螃蟹拉至洞口寬處,再迅速抓住其身子,才能將自己的頭冒出水面,完成整個摸蟹過程。有時候,將手臂探入洞內,發現蟹洞中有一兩支蘆葦根橫截其中,扁形螃蟹可以自由出入,人的圓形手臂卻被擋住,不能深入。此時,只有將蘆根扯斷,才能繼續深入;手臂深入,又難免會被扯斷的蘆根刮傷皮膚。這樣一個過程,往往需要在扯斷蘆根之後重新冒出水面換一口氣,再潛入水中才能將躲在洞底的螃蟹“捉拿歸案”。有時候,蟹洞很深,我的手臂根本夠不到底,手指尖只能觸及螃蟹的爪尖。我就將手掌深入洞內,再變成拳頭,用勁往外抽,形成一股強大的吸力,洞內螃蟹便會隨著吸力慢慢爬出洞來,然後又迅速變拳為掌,將螃蟹一把抓住。

中午的辛苦,換來了美味的晚餐。

八十年代,聽到韓寶儀那首“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的歡快歌曲時,我聯想到的,居然是父子兩代人的盛夏“摸蟹”。

崇明童年记忆|那年夏天的“小秘密”

這又是一種什麼顏色的回憶?

信息來源 | 崇明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