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各類史書古籍上對於唐朝一位皇帝,唐肅宗李亨如何坐上皇位的問題,有著頗為極端不統一的記載,在不少人看來他是憑藉兒子李豫才成了太子,不過即便是我們都知道李豫深受玄宗寵愛,當了解了所有史料史籍之後,能夠明確的一點是他並不是以這種途徑稱帝的。

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李亨這個人命途之中坎坷不斷,他還在母胎中的時候就差點死於李隆基之手,當時正是與太平公主的對峙期,本是要讓他母親喝下墮胎藥,只是最終經過幾番思考沒有下得去手,他才得以作為三兒子安全降生。他出生沒多久就被自認為身份低下的生母,交給了太子妃王氏撫養成人,他也深受疼愛,兩歲就被封作陝王。

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按照他排第三的位置,本是不可能有機會成為太子的,然而未曾想前面兩個哥哥接連去世,他就一躍坐上了太子之位。但是他此後的生活卻有點苦不堪言,當朝的丞相李林甫實則對李瑁是全力舉薦的,奈何玄宗堅決擁立了李亨,因此自從他開始儲君之日,就有了宰相這個大敵,在李林甫任職期間接二連三地陷害打壓他,玄宗不予懲治的原因正是讓二人之間相互制衡,屬於借刀殺人,所以說他過的比較痛苦,只是相比較安史之亂以後,這樣的生活已經是平和安寧的了。

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那他面對大敵是怎麼穩坐於太子之位上的呢?這就要根本歸結為忍耐力,無論別人挖了怎樣的坑讓他跳,他都不予計較,為了讓玄宗毫無保留地信任他,還曾休了兩次妻子,玄宗不是沒有猶豫過質疑過,但是為了穩定動盪的政治局,太子之位就為他保留了下來。

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直到安史之亂時期潼關被叛軍攻下,玄宗逃向了北方,在史料裡看到李亨曾暗中與效忠玄宗的陳玄禮勾結,謀劃了對楊貴妃的殺害,之後率領軍隊與叛敵對峙,受李輔國的慫恿在靈武地區自立為王,仍致力於平反工作。

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在安史之亂鎮壓中做了不少實事,用武力收復了兩京,但是他唯恐將領士兵的實力過於壯大,便開始有意打壓,轉而扶持宦官當道來形成制衡,這也是後來宦官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的原因,內侍實力過於壯大導致唐朝從此走上了衰弱的道路。

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唐朝統治從鼎盛到衰弱,從開元貞觀到安史之亂,這並非一人之過,玄宗和李亨都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尤其是二人之間接連不斷的明爭暗鬥,才助長了宦官的聲勢和氣焰,直到長安地區收復,玄宗迴歸後便著手政治干涉,李亨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便讓李輔國對他進行監視和控制,徹底架空了他的權力。說實話本來二人共同的力量完全可以與宦官勢力抗衡,但是強強相對只能讓漁翁撿了便宜,再加上安史之亂也助長了武將的勢力,難易對其進行管控。

這對奇葩父子相互內鬥,致使一個強大的王朝損落,最終便宜了外人

李亨之所以能坐穩太子之位也是有兩把刷子的,再加上收復兩京稱帝,能力是得到證明的,但是他卻鬆懈了對文臣將帥的管控能力,全然依賴於宦官掌政,不僅干擾了平叛的正常節奏,還開創了宦官當道的時代,功過參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