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王於化(1940年~1996年),安徽蕭縣人。原鐵道部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王於化 安徽蕭縣人,1940年1月生。1959年,畢業於安徽合肥三中,同年加入共青團並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力機車專業。1964年9月,畢業後分配至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測試儀表室工作,任研究所技術員。1964年~1973年,主要承擔各種儀器設備的維修及配合車間、各科進行示波照相的環境試驗等。收集整理積累了豐富的電子儀器線路、維修、調試資料,瞭解並掌握了進口四線、八線、九線等光線示波器的原理操作及維修。1973年後,在總體線路室工作,主要學習韶山Ⅱ型電力機車的設計、試製和試運行,負責電控用的全部7種變壓器、2種腦衝變壓器、2種互感器等的設計,性能較好。對進口6G電力機車電控穩壓電源進行國產代用設計,指標接近進口組件水平。1979年2月晉升為工程師。1980 — 1987年,先後進行了高 — 直 — 交小功率(20千瓦)閉環試驗,完成了模擬試驗室設計、調試和DF8電阻制動控制裝置設計、試運行等技術工作任務。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王於化(右)在安裝好的由他研製的電阻制動控制箱電力機車前

因業績突出,於1987年11月經鐵道部機車車輛總公司批准任職高級工程師。此後,他繼續積極工作,於1991年任總體線路室副主任,1992年任主任。科研方面,先後進行了DF4電阻制動控制箱設計;試運、推廣;08-32搗固車電器系統國產化設計;大型養路機械及內燃機車電氣控制系統技術引進和國產化等重大項目的研製均取得了重大成功。

豐碩的科技成果,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參與研製的韶山Ⅱ型電力機車,榮獲全國科技大會獎;他主持設計的國產內燃機車電阻控制裝置,榮獲鐵道部科技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至1996年已推廣應用2000多臺套,為鐵路工業系統創效益5億多元,京廣線、鄭武幹線的機車通過能力每天就提高14對,年創效益8億元以上。國產搗固車在世行貸款招標中多次中標,至1996年已生產35臺,僅電氣系統就創產值440萬美元,為國家節約外匯125萬美元。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韶山號

由於王於化德才兼備,業績突出,貢獻大,曾獲得許多榮譽稱號。其中省、部級以上的有鐵道部工業系統勞動模範,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湖南省勞動模範等。1996年,其先進事蹟得到廣泛宣傳,新華社發了通稿,《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均進行了專題報道。湖南省委、株洲市委分別號召全省、全市人民向王於化學習,時任省委書記王茂林來株洲視察時題詞:“學習王於化同志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1992年,他不幸身患肝癌住院冶療,出院後,他仍堅持工作,繼續為課題工作勞累奔波。1996年2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一路關懷一路情。習近平在中車株洲所,與企業負責人暢談自主創新

附文:祖國知道你--記老專家王於化

歲月的年輪定格在這一天。1996年2月1———一個讓株洲所職工永遠無法忘卻的日子。

這天清晨,一張鑲著黑邊的訃告沉痛地向人們哭訴著這樣一個噩耗:湖南省勞動模範、鐵道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國家首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於化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月1日凌晨3時45分不幸逝世,享年56歲……

人們在株洲所大門口張貼的那張訃告前久久地佇立,沉痛地低下頭來。整個科研園沉浸在悲哀的氣氛之中。

一時間,10多家權威新聞單位記者不約而同地開進了科研園。

5月7日,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題詞:“學習王於化同志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該衝的時候要衝得上去”

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嶺儘管蘊藏著無盡的寶藏,卻給機車多拉快跑、安全正點增加了難度。在南北大動脈——京廣線上,河南雞公山有段長大坡道,使日夜穿梭的列車在這裡變得誠惶誠恐。單純的空氣制動怎麼也扼制不住機車長龍的巨大慣性,下坡時,制動閘瓦摩擦車輪所發出的“吱吱”尖叫聲,使人不寒而慄。在大興安嶺的博克圖、在秦嶺的太原西,又長又陡的鐵道線造成閘瓦的極度磨損,天長日久,廢舊的閘瓦堆成小山狀,列車多拉快跑、安全正點的夙願在這長大坡道區段受到嚴重的阻撓。改變空氣制動勢在必行!中國鐵路決策者們把目光盯住了科技、盯住了電阻制動,他們將該課題列入鐵路“七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下達給路內數家單位,並決定攻克這一難關後,繁忙的京廣線隨即實現自動閉塞。但整整兩年過去,效果仍不理想。此時,離鐵道部考核時間只剩3個月!株洲所義不容辭,主動請纓,參與了競爭。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東風號

株洲所領導深知這一項目的份量,他們在挑選課題組成員時慎之又慎。最後將主持電阻制動控制箱的攻關任務落到了王於化的肩上。王於化也深知這課題的份量,他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該衝的時候要衝得上去。”

所領導知人善任。在這場比智慧、比毅力、比速度的艱苦攻堅戰中,王於化和課題組成員不負重託,不但按期完成了設計和試製任務,而且在鐵道部組織的四家方案嚴格比選中奪得了桂冠。

之後,他們又傲雪鬥霜,將裝置裝在了東北邊陲昂溪機務段的兩臺機車上,使裝置經受住了雪海嚴寒惡劣環境的考驗。

在信陽機務段裝第一臺車時,裝上車的電阻裝置不穩定。為了查出故障,考核性能,王於化與課題組另外兩位同志,連續跟班三個交路,整整36個小時沒閤眼,有兩頓飯都是帶著饅頭和榨菜在車上吃的。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為了使電阻制動裝置在批量生產中達到性能可靠、質量穩定,王於化踏遍了大江南北,考察了信陽、太原、遵義等機務段100多臺東風4型內燃機車,實測了大量的數據。又從成千上萬個數據中反覆測算試驗,找到了一個保證批量裝車後就不需要再調試的理想參數值。在裝置設計和推廣應用的兩年裡,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機務段度過的,先後出差19次,時間最長的一次達53天,最短的一次也有半個月。

經過王於化和課題組的艱苦努力,電阻制動裝置的研製和推廣應用終於獲得了可喜的成功。1987年電阻制動裝置通過鑑定後,很快在株洲所和永濟、大連等十幾個路內工廠相續投入批量生產,現已在東風4、東風8、東風7機車上推廣應用2000多臺套(至1996年),直接經濟效益達5億多元。國產內燃機車採用這種電阻制動裝置後,許多繁忙鐵路幹線的長大坡道都順利實現了自動閉塞,機車通過能力大為提高,社會效益難以估量。該項目先後獲得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大白鯊”高速電動車組

這一項目的輝煌成功,使王於化在路內的名聲大振。1989年,課題組剛剛接近尾聲,他還來不及喘口氣,又擔負起主持引進大型養路機械搗固車國產化研製的重任。

“咱們不能把落後留給下一代”

1989年7月,在美麗的“音樂之鄉”奧地利,一群中國專家正被眼前的恢宏氣勢深深吸引。那是任何鐵路工作者見了都會驚喜的壯觀場面,由奧地利普拉塞公司製造的大型養路機械道渣車、搗固車、穩定車、清篩車依次而行,綿延100餘米,像一條長龍,正在進行驚心動魄的鐵路養護作業……

這批中國專家是繼鐵道部與奧方簽訂技貿結合的引進協議後,受命前來技術考察和接受培訓的。他們之中,有一個精瘦的中年專家,他就是考察團的副團長王於化。這位平時很少動情的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全身的熱血沸騰了。他激動地對考察團團長、昆明機械廠副廠長林孝培說:“部領導說得不錯,要改變國內鐵路落後的人工養護方式,咱們肩上的擔子不輕啊!”“是啊,尤其是電氣系統,這個‘中樞神經’國產化的難度更大。”老林深情地望著王於化。“難度再大,也得啃下它,咱們不能把落後留給下一代!”“說得好。”老林握著王於化的手,兩顆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中國造”中低速磁懸浮

然而,普拉塞公司專揀技術難度大的部分要高價,而且毫不客氣地斷言:中國人搞國產化是不可能的。

不能說外國專家的斷言完全出於看不起中國人。世界上引進奧國該項目的前蘇聯、匈牙利、印度等多個國家,但從來沒有在電氣系統方面實現國產化,何況我國的鐵路養護還處於一種人工養護的落後狀況。對此,王於化感到深深痛苦。他雖表面上無言以對,但心底卻在疾呼!中國人的勤勞智慧一定能夠打破預言,創造奇蹟。

白天與黑夜的交替,如織布的梭,反反覆覆。但對於王於化來說,白天和黑夜只是同一個概念:工作時間。也許緣於落後的震撼而激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也許出於為國爭光和炎黃子孫人格的驅動,瘦弱的王於化就這樣不分白天黑夜地繪製了幾大箱圖紙,國產化搗固車所需要的200多個零配件的名稱、代碼和型號,他能倒背如流。

僅一年多時間,王於化和他的夥伴們就成功地試製生產出了我國第一臺搗固車的電氣系統。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藍箭”交流傳動高速電動車組

面對這樣驚人的速度,前來作技術指導的普拉塞公司的專家們喃喃自語:中國人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搗固車電氣系統和其他部件的國產化成功,使國產搗固車的研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到1995年已在世界銀行貸款中多次中標,累計生產出35臺。僅電氣系統就實現經濟效益520萬美元,為國家節約外匯125萬美元。

“不擠一擠,工作做不完啊。”

電阻制動、搗固車電氣系統的輝煌成功,使王於化的事業如日中天。然而,正當他盡情遨遊於祖國鐵路電氣化事業殿堂的時候,可怕的病魔向他襲來了。

1992年10月12日,在全所職工的一次例行體檢中,他被查出患了肝癌。

王於化患病的消息,在全廠職工中炸開了鍋。所領導當晚即來到他家,安慰、開導他們夫婦倆,並迅速決定派專人護送他去上海複查。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中原之星”交流傳動電動車組

王於化患病的消息也驚動了鐵道部領導。傅志寰副部長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給所領導指示:“人才難得。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挽救王於化。”當他得知王於化去上海治療時,又轉而給上海鐵道醫學院的領導掛電話:一定要儘快把王於化的治療安排好。

株洲所領導和原上海鐵道醫學院立即採取有力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把王於化送到了上海醫療此病條件最好的中山醫院。

此時此刻的王於化,雖然預感到病情的嚴重,但他不安的是驚動了這麼多人,心裡充滿了感激之情,默默地道謝。

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性格,只知奉獻,不知索取,當他獲得一點讚許的時候,又總是追悔自己貢獻太少。

8公分大的惡瘤終於被取出來了。按理他也該好好地休養一下了。可對他來說,事業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珍惜生命,但更熱愛事業。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全球首列可在公路行駛的“無軌列車”

開刀出院後不久,他就多次找所領導要上班。後來所領導實在拗不過他,勉強同意他上半天班,並有意安排他到科研處工作,不讓他管具體事。可他哪裡閒得住啊。上班不到一年,他上北京、下昆明,前後出差就有三次。

1995年8月,根據病情他要到上海做化療。所領導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臨行前一個月就要他別上班了。可當時正值大型養路機械清篩車電氣系統投入緊張試製,眼下,他手中還剩下幾十張圖紙沒校對完,他顧不上身體的虛弱,照常上他的班。

8月的南國,燥熱難擋。火辣辣的太陽肆意地炙烤著大地。朝南的辦公室裡,氣溫一升再升,不到晌午時分,桌子、椅子就開始發熱了。而潛伏在他體內的癌細胞是更瘋狂地擴張。熱浪和劇痛同時向他襲來,王於化匍匐在堆滿圖紙的辦公桌上,吃力地審閱著一張張蜘蛛網狀的圖形。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溼潤了久坐的椅子。豆大的汗珠掛滿他的額頭。可他依然頑強地堅持著、忍耐著……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未來的高鐵乘客能享受到“家”一般舒適的旅途環境,讓人“忘記旅途的疲勞”

有天深夜,廖勤生所長出差回來進所放文件,看到有間房子還亮著燈,他推門一看,只見王於化一手緊握著鉛筆,一手使勁地頂著肝部,正汗流浹背伏案審圖。廖勤生看到王工這樣拼命幹活有說不出的擔心:“王工,這樣拼可得當心身體啊!”

“我正是出力的時候,現在不拼,工作的時機失去了,就是養好了身體又有什麼意義呢!”

週末,王於化藉口去散步,又鑽進了設計室。晚上10點多鐘,妻子嚴俊卿突然出現在設計室門口,埋頭校圖的王於化見妻子來了,就說:“你來做啥?”

“你心中有數。”

“有啥數?”

“你得寸進尺。開始時你說上半天班,後來是全天班,現在晚上也搭進去了。我不來,到凌晨你怕也不會回家。”

“不擠一擠,工作做不完啊。”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嚴俊卿欲言又止,作為妻子,她還能說什麼呢。

500多張圖紙,終於趕在他臨去上海前校完。臨行前的那個雙休日裡,王於化仍然來到了他的設計室,將圖紙整理歸類、裝訂、編目。

正是憑著這種對事業的執著,王於化的生命頑強地延續了三年零三個月。

在生命最後的幾天裡,王於化忍著劇烈的肝痛,仔細看完了幾十頁關於研究所“九五”發展規劃的草案,並打算把他的想法寫出來。但一陣陣鑽心的劇痛徹底地奪走了他手裡那支幾十年一直在書寫生命音符的筆。

在跨世紀“九五”剛剛來臨之際,王於化卻永遠地離開了株洲所這片沸騰的土地,走時,帶著對未竟事業的遺憾。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來源/方誌株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中車株洲所科技專家——王於化,株洲人知道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