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南陽博物館鎮館之寶|楚子棄疾簠

尋找南陽博物館鎮館之寶|楚子棄疾簠

 楚子棄疾簠

尋找南陽博物館鎮館之寶|楚子棄疾簠

 楚子棄疾簠銘文

寶貝是啥

簠是古人祭祀或宴饗時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文獻中又稱“胡”或“瑚”。其用途與簋相仿,屬食器。簠大約產生於西周早期後段,但主要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曾一度是與鼎、豆等重要禮器放在一起的銅器組合之一。

“楚子棄疾簠”呈長方形,通高32、口縱20.5、口橫27.5釐米。直口無唇,腹上部直壁下折內收,平底下四隻對稱的蹼形足,腹部兩端各有一獸首形耳已失。蓋沿設有六個獸面形卡扣。通體飾蟠虺紋。器、蓋均鑄有銘文12字。銘文可以清晰地辨認出“楚子棄疾”字樣,而出土的青銅器都以銘文開頭的前幾個字為名,因而命名為“楚子棄疾簠”,它是中國春秋時期楚平王熊棄疾所鑄造的青銅禮器。全器造型規整,製作考究,紋樣細密,是同類青銅器中的佼佼者。

因何寶貝

這件楚子棄疾簠又是被怎樣發現的呢?事情還得從二十年前說起:楚子棄疾簠出土於南陽中心城區西北郊,這裡是古代楚國貴族的家族墓地,曾多次發現過春秋時期的文物。因此南陽市博物館的文物幹部也經常到這一帶走走看看,徵集文物。1979年10月的一天,南陽市博物館職工王儒林同志來到該廠家屬院,在一戶人家的門前發現了這件古銅器,立刻雙眼放光。就上前仔細詢問,原來,不久前這戶人家在挖地窖時挖出了這件鏽蝕斑斑的古銅器,清理乾淨泥土後順手就把它放在門前作餵雞盆了。王儒林同志認定這是一件春秋時期的文物———銅簠,當即就將這件寶物搬運回了博物館。但由於不是科學發掘,這件銅簠造於何時,又是何人為紀念何事而造卻成了一個難解之謎。不過根據上面的銘文“楚子棄疾”來看,它是中國春秋時期楚平王熊棄疾所鑄造的青銅禮器。棄疾是楚國第30任國王楚平王的名字,這件簠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楚國原為黎苗的後裔,初建都於河南淅川的丹水之陽,以後擴展到中國東南長江淮河全部領域,為我國古代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在他從政的三十多年間,曾三次在申邑舉行諸侯會盟。申在南陽市境內,為楚國北方軍事重鎮,申也是棄疾帥兵經常馳騁之地,因而在此發現棄疾銅簠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件文物的歷史價值得到完全展現是在十年之後的1989年。文物保管員在整理文物時,經仔細查看該器,發現內底上似乎有筆道痕跡,會不會是銘文呢?大家知道,南陽是西周時期申呂之國的封地,春秋戰國時期也是楚國大縣——申縣的所在地,而這一時期的青銅器上大都有銘文,這些銘文為研究申國、楚國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證據。這件銅簠上會不會有銘文呢?保管員經過科學去鏽,結果銘文出現了,共計兩行十二字。銘文內容是說楚平王棄疾鑄造該器為祭祀家族之用,它為研究楚國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寶貝在哪

尋找南陽博物館鎮館之寶|楚子棄疾簠

楚子棄疾簠先藏南陽市博物館。南陽市博物館創建於1959年10月,館址臥龍崗武侯祠,為大型地方綜合博物館,曾榮獲河南省十佳文明博物館。南陽市博物館收藏文物近200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22件,二級文物近400件,三級文物4000餘件。分金、銀、銅、鐵、陶器、玉石、木、骨、紡織品等12類。南陽市博物館所在地------南陽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地和紀念地,家喻戶曉的“三顧茅廬 ”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南陽武侯祠不僅以獨特的建築藝術、豐富的碑刻楹聯而享譽海內,也因其優美的園林景觀而為世人所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