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的毛筆,你真懂了嗎?

舊時湖筆的羊毫中又細分了許多品級,今天制筆者已鮮有人能達到過去的標準了。

你用的毛筆,你真懂了嗎?

制筆與選筆有四個基本的標準,即齊、尖、圓、健四個特點,又稱為筆之四德。

你用的毛筆,你真懂了嗎?

“齊”是毛筆成鋒的基礎,“齊”是指筆鋒從任何一個角度捏開筆毫的尖端都齊平的在一個平面。鋒毫不齊,直接影響了筆鋒的尖、圓、健,齊則使筆鋒在書畫中易於變化。在新筆上也能看出皮毛的質量。好的披毛挺直平整,而劣質的皮毛則沒有光澤、彎曲不齊、長短不一。

“尖”即筆鋒,筆鋒應尖利光潔,由於筆鋒是用動物毛製成,製作排列時大多數是根粗尖細,筆鋒合攏後從根部逐漸變尖,鋒尖要從根向鋒順勢而尖,少數是根和尖細、中間略粗。筆尖處應有一段透光的“油峰”,它是由動物毛的尖構成,迎著光看十分明顯,它越長越尖越好,不僅說明了毛筆的擇毫工藝精細,也說明了筆鋒的選料好,筆鋒尖則是繪畫勾勒皴擦和書法點劃變勢的保證。

“圓”是靜態時筆鋒整體對稱圓整的形狀。從未發開的新筆上比較容易看到其外形,由筆尖到筆根的輪廓線一定要對稱、流暢、圓勁,未發開的新筆筆肚不能明顯凸起,否則發開後就會膨脹臃腫,繪畫和書寫時則容易分叉,很難使用。

“健”就是各種不同的筆鋒具有各自適度的結實、堅固、耐用的彈性。好的毛筆在筆鋒著紙後會產生一定的反彈力,這種反彈力在書畫家的 身、臂、肘、腕駕馭下能使線條富有力度和韌性。不好的筆無彈力,筆鋒著紙後會“趴”在紙上,往往很難使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書畫用具中,毛筆的作用最大,生產的廠家最多,使用者也最普遍,毛筆自身的質量變化也最大,從建國初期至今的60多年間,生產毛筆的行業經歷了從個體私營到公私合營、再到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再退回到個體私營的幾起幾落。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個體私營毛筆製作者,如河北任丘的“草帽崔”、北京的“忠懿筆莊”也能製出比較好用的毛筆,但制筆業整體水平已經普遍下降了。

毛筆的選用與收藏

你用的毛筆,你真懂了嗎?

過去俗稱:“老筆如草、老墨如寶”,現在的收藏投資熱潮已經讓“老筆如寶”了。

你用的毛筆,你真懂了嗎?

1949年以後,毛筆作為人們日常的書寫工具依然延續古法生產,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毛筆作為出口創匯的商品,由中國各地的省市級外貿部門統一配額出口,這時毛筆的質量以能出口創匯為最高目的。出口的毛筆主要是北京地區生產的貼“北京制筆廠”或“李福壽牌”的毛筆、掖縣地區生產的貼中國青島的“泰山牌”毛筆及掖縣地區生產貼“中國天津”的毛筆、掖縣制筆廠生產的貼“文峰山牌”毛筆、河北衡水侯店地區生產的貼“中國天津”的毛筆、安徽涇縣地區生產的貼“安徽省進出口公司”的毛筆、江蘇江都地區生產貼“江蘇省進出口公司”的毛筆、周邊的蘇州地區生產貼“火炬牌”和“上海工藝”的毛筆。毛筆在同一年代生產的“筆、墨、紙、硯”中,市場價格最低,升值幅度最小,上世紀八十年代生產的最好的四尺宣紙價格一張可以接近兩千元,一塊最好的一兩油煙墨可以賣到一千元,一塊端歙石硯可以賣到幾十萬元,而一枝最好的“細嫩光鋒”毛筆的價格只有百元左右,給收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你用的毛筆,你真懂了嗎?

今天的毛筆生產正在向禮品化和奢侈品化方向發展,人們要求筆鋒好用,筆桿好看,紅香妃、梅露、象牙的筆桿備受追寵。可以預見,未來的毛筆收藏投資,將會是另一個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