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真的是這樣嗎?你如何看待這樣的事?

老胡侃三農


人們總是能從農村的俗語中學到很多道理和經驗,農村俗語對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在農村,有益句俗語廣為流傳,叫做“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你如何看待這樣的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

“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這句俗語的原話是“馬上銅鈴響,親戚通來往,馬上銅鈴破,親戚無半個”說的是親戚之間的關係:一家人如果有錢,那他的親戚就會和他有來往。可是一旦一家人日子過得比較困難,那他的親戚就沒有人願意理睬他。“親戚”只是一種代指,這句話是用來描述一些“勢利眼”的人。

但是放眼社會,又比較現實。在現在的社會,“人窮斷六親”的情況時有發生,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總有一些人是奔著利益的方向去的。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些“勢利眼”的做法就是錯的,只要還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無論是誰,所作所為都和“錢財”二字脫不了關係。所以說與其埋怨自己的“親戚”沒有情義,看不起窮親,不如自己努力,掙得一份錢財,讓他們自動和你相交。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俗語“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就是說,一家有困難了,他家一半的親戚都不搭理他了,形容一種有困難無親朋相幫的悲催淒涼的狀況。

1.這種狀況在農村真的存在。

鄉風西苑認識一位朋友,前幾年他爸病了,動手術需要20多萬。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怎麼可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來。他和他媽去找親戚借,結果只有兩個親戚借了2萬多,他家遠近有10來個親戚啊。而且,有幾個親戚的家庭條件很不錯呢。

在農村,雖然親戚們平時來往頻繁,但是,一出事,一用到錢,很多人都是避之遠之。如果有人發家致富了,他家的親戚肯定是經常獻殷勤,常來往,其實,他的根本目的是看到你有錢了,想巴結你。

鄉風西苑採訪過老家的一個搞農業合作社的老闆,每年能賺個幾十萬,但大多數錢都被親戚借走了,好幾年沒有收回來。過年聚在一起,他說起還錢的事,親戚們都是一句話,你又不差錢,再寬容我幾天,我給你準備一下。然後就沒然後了。

2. 這樣的事能忍則忍,不能忍就避之遠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有他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態度,每個人有他奉行的人生價值觀。所以,對於你有難了,親戚們卻不聞不問,不幫不助的狀況,你能忍就忍了,依靠自己的實力去解決困難。

你不能忍就避之遠之之。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患難見真情。你遇到困難了,才知道誰是你真正的親戚。當然了,幫你需要他們的條件允許。強人所難,不可取哦。

他沒有幫你,以後你就少來往。當然,這得排除你是聖人啦。


以上是鄉風西苑的回答,若有欠缺,敬請諒解。鄉風西苑,關注三農問題,歡迎互動交流。

鄉風西苑


農村俗語“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真的是這樣嗎?你如何看待這樣的事?

“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這句農村俗語,讓我想起了另外的幾句農村俗語。“人窮別走親,人窮斷六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同樣都說的是人世間的世態炎涼的個人體驗。

誰家沒有幾個窮親戚和富親戚的呢?這個很好理解的,但是就怕遇見假親戚。什麼是假親戚的呢?就是勢利眼,狗眼看人低的親戚,就叫假親戚。

在你富貴的時候,高朋滿座,在你落魄的時候,門可羅雀,門前馬鞍稀。社會是這樣的,也不能怪誰埋怨誰。趨利避害,趨炎附勢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回到話題中來,“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在古代,人們講究個臉面活,其實和現在是一樣的,人們都喜歡撐門面的。啥叫門面?就和人的臉一樣。你像現在出入有豪車代步的一般都是富人吧,在古代,出入騎馬坐轎的也是富貴人家的做派。

古時候富貴人家很看重顏面的,對於自己的細微末節打理的很是仔細的,可以說是觀察入微。就說騎乘的馬匹吧,馬鞍子也是上好的木料,然後外面包上錦緞的,就是馬脖子上的鈴鐺也是黃澄澄的銅鈴鐺,而且不是一個是一串子。還都要保持常新狀態的,一旦破損了就要換新的了,包括馬掌子也是啊。

“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這個俗語,說的就是場面的話了。古代人看人,也可以說是以貌取人的。一個人的家庭是富是貧,從個人的穿戴和代步工具的新舊就可以觀察出來的,和現在是一樣的。

你衣著光鮮,出入高頭大馬,馬脖子上的銅鈴金光閃閃,鈴鐺叮噹作響,說明你正是春風得意之時。那麼你家的親戚就會攀附你,巴結你,時刻和你維持友好關係。但是一旦落魄了,從你的外表和出行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一身晦氣的,就連親朋好友也會掩鼻而去的。這就是人情世故,很現實的。“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是民間對這個社會現象的經驗體會和總結吧,雖說有些武斷,但也基本就是這個樣子了。

時也,運也,運也,命也。有時候人的貧富,和自己的精神狀態很有關係的。樂觀向上的人,滿眼看到的都是致富的機會,垂頭喪氣的人,看哪裡都覺得是和自己對著幹的。

不過古人還說過: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什麼事情都是可以轉化的。只要自己時刻努力,保持昂揚的鬥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


農民妹子一枝花


古代的馬,就如同現在的汽車,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除了實用之外,馬還是古代人身份的象徵。通俗的來講,就是撐門面的。

馬上銅鈴破。

銅鈴是馬的一個重要裝飾。類似於現在的汽車內飾。即使你開的是寶馬奔馳,如果內飾是曾經的實木,而不是現在的高檔皮料。內行人一眼就明白,你這是一輛不值錢的老車。

富裕人家過得體面,就會很在意外在的裝飾。馬的鈴鐺破舊了,一定會很快換新的。如果長時間不更換,無非說明一個問題:你落魄了。



親戚半個無。

親戚在俗語當中,經常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平常人家互相往來的,大多數是親戚。

私有制誕生以來,大部分人以利己為主。親戚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有古語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撕開來看,這個道理也好理解。交往的目的,無非各取所需。窮富相交,窮人要的是利益,富人要的是面子。兩窮相交,浪費的是時間。

所以“有經驗”的親戚,看到馬上的破鈴鐺,就沒有和你交往的心思了。



鈴鐺非小事。

有一家商戶,生意不景氣,經常賠錢。但只要出門,必然打扮的靚麗光鮮。寧願不吃飯,也要養著昂貴的寶馬車。約著一起吃飯,一定搶著買單。雖然家裡捉襟見肘,但依然能呼朋喚友,借貸不愁。

這是做生意的秘密。其實也展現了他不服輸的信心。馬上銅鈴響,親戚通來往。可別小看了小小的鈴鐺。它反映了你的事業狀況,也反映了你的內心狀態。

有些人即使很窮,家裡依然收拾的乾淨利索。而有些人很富裕,家裡卻亂的像豬窩。通常來講,十年後再看,窮人可能變富人,富人可能變窮人。

時刻保持光鮮,體現的是生活的態度和內心的希望。相反,則是頹廢的走下坡路。

總結一句話:不要埋怨親戚太勢利,銅鈴破了不去換,根本的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Fandy


關於“馬上銅鈴破,親戚半個無”這句話,大家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馬身上的銅鈴很破舊,親戚連半個都沒有,兩者看似無關係,但仔細一分析,蘊含的道理還是值得思考的。

這句話是從以前傳下來的,其實,這句話只是後半句,前面還有半句“馬上銅鈴響,親戚通來往”,在以前,馬的用途有很多,可以是交通工具,也可以當搬運工具,相當於門面,和現在的車差不多,有馬的家庭,會在馬身上裝上銅鈴,一方面為了走失,一方面也相當於做個記號,也有人說是身份的象徵,比如你牽個馬,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到銅鈴響,而且還會不定期的進行更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面子,富貴人家,親戚朋友就會前來祝賀,希望能多多關照,以後有什麼事能幫上忙之類的。

不過,當有一天,馬上的銅鈴很破舊了,也不再響了,而且很久沒換過了,大家就知道家裡不再富貴,已經走向落魄,因為馬上的銅鈴都換不起了,說明家裡已經沒錢了,這時候,那些親戚朋友,就會遠離,最終就剩下自己。

這就是“馬上銅鈴響,親戚通來往;馬上銅鈴破,親戚無半個”的解釋,看似很不可思議,但現實生活中,的確有發生。

類似這樣的事情,放在現在也是如此,小幫手在以前上學的時候是深有體會,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事情已經看淡,既然從開始就能猜到了結尾,這樣的事情不做也罷。

相信讀到本篇內容的朋友,也有一些經歷過相同的事情,有時我們感到很無奈,但仔細一想,我們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呢?最好自己,剩下的,別人怎麼做是他們自己的事,反正日子是自己的,和他人無關。

說到這,有人會問了,這不是和“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差不多嘛,對,大概意思差不多,所以,我們不必糾結於一些無關“小事”,做好自己,剩下的事,就是他人的了。

關於此,你怎麼看?可以在下面評論中說說,一起來討論。


農民的小幫手


這句話讓我想起來,之前我們村裡有家人混的比較好,也算是一個有兩代生意經營的土豪了,可是後來,他家裡那個不爭氣的兒子,因為喜歡賭博,剛開始還是幾萬幾萬的輸,他父親忙於生意沒有對他進行管教,後來兒子玩大了竟然將家底全部輸光,還負債累累,就感覺在那一夜之間他們家就寥落了。於是,他們就四處借錢,結果之間之前稱的上要好的親戚,都躲得遠遠的,沒有幾個人願意幫他們,雖然當時我年齡還不大,但還是能理解其中的無奈與悲涼的。這也正應了這句老話:馬上銅鈴破,親戚無半個。


通俗來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平時在實際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所謂的親戚非常讓人反感,非常勢利眼,當然也不指全部。要說誰家沒有幾個假親戚呢,在你有錢的時候,跟你親熱的不行,裝作什麼都要一家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架勢,恨不得每次過節都找藉口去你家看望你,聯絡感情方便以後用得著來求人。但在家庭情況不景氣時,他們非但不幫助你,反而落井下石互相譏笑嘲諷,道理同等於那句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這些農村俗語自然是人們通過實際總結來的,雖然犀利,但也表達出了他們對於親戚情義虛假善變的無可奈何,這種親戚肯定會讓悲痛加深,讓人傷心,不過還好只是少數親戚會如此吧。

感謝大家的觀看,有什麼想法可以跟我留言交流哦,另外,我還會繼續回答關於農村方面的問題,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點關注哦。


生活巷


這與我們當地的“人在人情在,人走江山敗”有類同。喻義是人在有權有勢的時候捧你的人有很多。當然那些人的心意世人皆知。當你老了退出了或者因種種原因變成了一窮二白的貧民,那些人就要遠離而去了!這裡所說的親戚不單是指有血緣關係的人,只能作個引語。


清江柑農


世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但畢竟是中國文化的基墊才有的俗語,字面意思的理解和深刻,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就現代人而言隨著國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質的提高,我想會慢慢的改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