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大咖怎樣理解「五行」的

記得看過一個街頭採訪,記者提問:“三點水加個“去”字,練什麼字?”。受訪者的回答都出乎意料,有的說是練“qu”,有的說沒這個字,好像當時沒人答對了並引起鬨然大笑。然而今天我們聊的話題就和這個“法”字有關聯。


來看看大咖怎樣理解“五行”的

鯀治水的時候用泥土去堵,結果沒有成功,而當初大禹治水之時,將洪水導入大海,採用的就是這個“水”加上“去”的“法”。

當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找到好的解決方法。天道圓,地道方,人每天都在地上生活,在處理地面上發生的問題,因此多采用“方”的法則,如方面、方式、方針、處方等,對於那些不問人間之事的人,他們被稱為“方外之人”。

因此要在地面上做事,必須要採用“方”的“法”(地道方)去疏導,如果採用圓滑的手段,那就必須讓自己具備像天一樣的博大胸懷(天道圓),這個說法是不是有道理?能讓我們有所建樹呢?

經查資料關於五行的文字記錄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中: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詢問箕子。武王就說道:“啊!箕子,上帝庇廕安定下民,使他們和睦相處,我不知道那治國常理的規定方法。”

箕子就回答說:“我聽說從前,鯀堵塞洪水,胡亂處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種用物。上帝震怒,不賜給鯀九種大法,治國的常理因此敗壞了。後來,鯀被流放死了,大禹於是繼承興起。上帝就把九種大法賜給了他,治國的常理因此定了下來。”

“九法第一就是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潤溼,火向上燃燒,木可以彎曲伸直,金屬可以順從人意改變形狀,土壤可以種植百穀。向下潤溼的水產生鹹味,向上燃燒的火產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產生酸味,順從人意而改變形狀的金屬產生辣味,種植百穀的土產生甜味。”

來看看大咖怎樣理解“五行”的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並應用的“五行”理論,是在以《黃帝內經》為首的中醫經典中,並加以相生相剋的理論,陰陽五行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模型。

後人根據中醫的理論,將五行化畫成了五角星的關係結構圖,從而促進了中醫學的發展,成就了不少名醫,但也搞暈了好幾代的文化人。

但我們根據上面所述來看看五行的結構和五角星結構圖的區分。

根據陰陽理論,古代學者將周圍的世界劃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人不可把握的,另一種是人可以把握的,之後再將每種類型進行陰陽區分。對於不可把握的,有一種屬性為向上並炎熱,那就是“火曰炎上”,另一種屬性為向下並滋潤萬物,那就是“水曰潤下”;對於可以把握的,一種不需要過多幹預就能在風雨中自然成材,那就是“木曰曲直”,另一種需要通過煅燒、冶煉並按照設計要求最終成型,那就是“金曰從革”。如果把握好周邊這四種屬性,那最為中心的土自然就能很好地對其耕耘、播種,最終長出糧食,這就叫做“土爰稼穡”。

來看看大咖怎樣理解“五行”的

如果我們把五行畫出來,自然就是個“方”的法了。

對於此說法大家是否贊同呢?是否能得驗證?下篇我們將開大篇幅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