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盡醫生之責 不負生命之託——記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主任、主任醫師 張德華

在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這樣一位兢兢業業、奮戰在臨床醫療第一線的好醫生,她雖醫德醫術高尚卻謙虛謹慎,她雖恪盡醫生之責卻不求名利回報,她雖默默無聞卻深得病人信任,她就是神經內一科主任張德華。

恪尽医生之责 不负生命之托——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德华

張德華,女,1988年從泰山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主任醫師,現任中華醫學會會員、岱嶽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泰安市“三八紅旗手”,連年被評為“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先進工作者”。

全心全意 患者至上

張德華,從1983年踏進醫學院的大門起,就選擇了“救死扶傷”的人生理想;從1988年大學畢業走上了醫療工作崗位,就立志要當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好醫生。從事醫療工作二十多年來,她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時時處處為病人著想,無微不至關心病人。對於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患者,她總是從病人利益出發,盡最大努力既為患者解除病痛又可減輕其經濟負擔。對於一些保健意識差的患者,她在診療的同時,總是耐心地為其傳授日常保健知識,增強保健意識和預防意識。有一位40多歲的農村男性患者,突發高熱,煩躁,時有嘔吐,院外治療效果不佳,來醫院時極度狂躁,檢查治療不配合。針對這樣一位病情危重且家境貧寒的病人,張德華竭盡全力與同事一起進行搶救。在鎮靜藥物作用下,緊急行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呈米湯樣改變,經腦脊液常規檢查及細菌培養,確診為“化膿性腦炎”。隨之確定了科學的治療方案,經抗炎、脫水、開竅醒腦、對症支持等治療後奇蹟般好轉,病人最終轉危為安。其間病人家屬目睹了整個搶救治療過程,十分感激,連聲稱讚張德華真是個好醫生啊!高強度的搶救治療工作雖然讓張德華感到身體十分勞累,但作為“病人至上”的醫生卻感到無比欣慰。

精益求精 恪盡職責

張德華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好醫生,不僅要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良好醫德,而且必須掌握過硬的業務本領。她所從事的神經內科,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病死率高等特點,且多為老年患者,疾病複雜,疑難危重患者多,合併其它專業疾病多,要求醫生的知識面既要深又要廣。五年的專業學習,為她從事醫療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工作後,她仍如飢似渴地學習醫療專業知識,堅持不懈地總結積累臨床醫療經驗。在張德華治療的眾多病人中有這樣一位50多歲的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無糖尿病及心臟病史,突發左側肢體活動不靈,病後10小時顱腦CT檢查示“大面積腦梗死”,患者入院後臨床症狀有加重趨勢,一度患肢完全性癱瘓。該患者入院後,張德華對其病情進行了全面分析和認真的評估,反覆研究制定了科學、正確的治療方案,適時應用脫水劑、腦保護劑、抗血小板聚集、自由基清除劑等措施,進行了恰當有效的治療,並配合康復治療,保持血壓在適當水平,鼓勵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該患者病情穩定之後很快好轉,住院十餘天奇蹟般能獨自行走,出院後患者生活質量很高,療效十分滿意,得到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讚揚。還有一位35歲的女性患者,突發失語半天,既往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及精神刺激史,家族中無高血壓病史及心腦血管病史。張德華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判斷該病人患腦血管病的幾率極低,仔細檢查發現患者有輕微中樞性面癱,雖四肢活動自如,考慮是腦血管病,顱腦CT示“左側基底節腔隙性腦梗死”,診斷明確。為了準確找到病因,張德華又對患者進行了反覆檢查,很快確定為代謝障礙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囑患者清淡飲食,減少動物蛋白攝入,經B組維生素及葉酸等綜合治療,病情很快好轉,語言恢復,能說能笑,面癱也基本恢復,之後複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步下降,患者出院1個月後複查降至正常。這位患者及家屬發自內心的佩服、感激醫術高超的好醫生張德華。

學無止境 永不滿足

一向謙虛好學的張德華,從不滿足自己現有的醫療技術和水平,一直認為與更優秀的同行差距很大。因此,她總是自我加壓,刻苦鑽研,孜孜不倦, 取得了大量的醫療、學術、科研成果。如:成功開展了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炎症性脫髓鞘神經根神經病,取得顯著療效;腦脊液置換術救治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奧扎格雷鈉治療進展性卒中都取得明顯效果;分析並總結出血性腦梗死發病機制和防治策略;認真篩選病例,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通過腦血管造影及相關臨床檢查查找病因,針對病因治療取得顯著效果。個體化治療配合早期康復對腦卒中患肢功能、語言、吞嚥、智能等方面的恢復獲得顯著效果;對於腦卒中較嚴重併發症,如肺內感染、電解質紊亂、應激性潰瘍、繼發性癲癇、睡眠障礙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治療策略;積極開展腦血管病的一、二級預防;對於癲癇、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顱內感染具有獨創見解。主動參加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工作。通過反覆試驗、科學創新,以第一作者主持研究獲得了“膀胱沖洗囊袋” 國家級使用新型專利,減少資源浪費,簡化操作程序,避免局部汙染,此新型專利獲區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通過不斷努力,研製了“痛覺檢查器”,獲國家級使用新型專利,有利於醫師客觀查體。開展“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聯合降壓藥物治療OSAS合併難治性高血壓臨床研究”,任第二作者,獲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以來,以第一作者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論著6篇;完成著作兩部,分別擔任主編及副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