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1967年初秋,河南陝縣趙原村大隊部的一間破房子裡,散落著百十本從“四類分子”家裡收集上來的線裝書籍,有刻版印刷的明清小說,有民國時期的小學課本,還有一些善書、經書 等,五花八門,種類不少。除此以外,幾本用毛筆抄寫的尚氏家譜也在其中。


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已經立秋好幾天了,天氣還是十分炎熱,午飯後,人們都躲在自家地坑院的窯洞裡休息。偌大的大隊部院裡,空無一人,除了樹上的知了,一聲緊似一聲地鳴叫外,再也沒有其他聲響了。這時,一個穿著粗布坎肩的少年,從大門進來了,他警覺地往四周觀察了一下,就徑直來到後院堆放舊書的房前,輕輕地推了推兩扇木門,露出一尺左右的門縫,他很輕鬆地從門縫裡擠進去,蹲著地上,翻看著。都是些不認識的繁體字,也看不懂。最後揀出三本用毛筆寫的老家譜,抱在懷裡,仍從門縫裡出來。然後,一路小跑,回屋了。
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他叫尚生照,13歲,小學已畢業,因為停課鬧革命的原因,還沒上初中。他喜歡聽村裡那幾個有學問的老頭講故事,尤其崇拜“思溫爺”。

思溫爺,60多歲,留著花白鬍子,在村裡輩分很高,威信也很高。說話辦事,慢條斯理,搭眼一看,就是個讀過書的農民。他對村裡前朝古代的事情,說起來,就好像剛發生一樣,一宗連著一宗,有鼻有眼,聽著怪美哩!

經常是,吃過晚飯,幾個上年紀的人,來到十字路口,隨意地往石頭上一坐,便你一言我一語,賣哌著村裡的陳年舊事。

當然,思溫爺是主角,有很多說不明白的事,經他一補充,根根稍稍都清楚了。
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生照屋就在十字路口旁邊,從小就跟著爺爺,摻和在這堆人群裡,起初是懵懵懂懂地聽,後來便津津有味了。爺爺告訴他,思溫爺家裡有村裡的老家譜,許多事情都是家譜上的。

聽說思溫爺家裡的書都交到大隊了,他就想看看那些老家譜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天天在大隊部玩耍,這裡的圪仡佬佬他都熟悉。

拿到家譜後,他也看不懂,就放在抽屜裡,有幾次,見紙很柔軟,甚至想撕了,擦屁股,但只是個念頭,沒付諸行動。
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又過了幾年,他給思溫爺說,自己有村裡的老家譜,並把前後經過說了。思溫爺開始不相信,待確定是真的後,老人家眼裡閃爍著淚花,抓著生照的手說:“媽呀!好娃哩!你知道那可是咱村的根啊!讓我去看看。”

當生照把抽屜拉開,取出那幾本老家譜,思溫爺眼睛一亮,仔細地用手拂了拂,連說:“好!太好了!你這娃為村裡辦了場大好事啊!”
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接著,又說:“爺是有今沒明的人了,要這也沒用。就放在你這兒吧,好好保存,千萬別丟失!”

思溫爺的囑託,生照一直牢牢記在心裡。初中畢業後,到普陀山的舟山群島上,當了三年海軍。臨走時,給父親反覆交代,把他的初中畢業證和老家譜鎖到箱子裡,不要讓別人看。退役後回村務農,結婚生子。世事艱辛,生活坎坷。不管再窮再苦,放家譜的那個抽屜,始終鎖著,鑰匙就掛住自己腰上,誰也不給。
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有一次外出打工,很長時間回不來,為了保險起見,他把老家譜用塑料袋包裹好,掛在老房子的樑上,這樣誰也不會注意到那上面會有什麼稀罕的東西了。

為了保護祖宗留下的文字記載,保護家族的血脈傳承,他也真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了!

2000年以後,才陸續讓人看他珍藏了幾十年的老家譜。但他還是留了個心眼,保存最完整的那本,直至現在,都沒露過面。
文化保護——275年前的老家譜,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2015年,村裡人動議,要重修“尚氏族譜”時,他終於讓人看到了275年前,由陝州膳廩生尚廣居撰修的“尚氏家譜”的真面容了!

那是一本怎樣與眾不同的家譜啊!有興趣的朋友,請接著聽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