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編輯/萬歲爺 校對/豹紋君 圖片來源/Google

寫在前面——給讀者的話

  你一定看過前兩篇文章:《 》和《 》。在第一篇文章中,知更說過下面的話:

  認識一個事物應當從該事物的各個方面下手,以多視角的方式去看待這個事物,構建起對該事物的認知體系。本文從Adobe的創辦歷史、收購進程以及其產品線三方面來介紹Adobe,讓讀者能夠對即將學習的Photoshop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同時學會組合不同的Adobe軟件產品來完成自己的創作。——知更

  思想,更為具體地說——知識,並不能碎片化學習。沒有碎片化學習的法門,也沒有碎片化的教育。知識是需要經過概念、訓練、實踐的過程的。通過碎片化時間來學習和吸收知識點是不可能形成知識體系的,相反,這是一個混亂地吸收知識的過程。這種形式破壞了大腦對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機制。也許你可以通過碎片化地學習,但一定要系統地整理,碎片化來,碎片化去,則無法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

  我們不能做知識的收集者,也不能做知識的容器。這二者獲得的知識不能叫做知識,最多稱之為知道。知識和知道之間的距離,差的不僅僅是一個字。摒棄這種”倉鼠式“的知識攫取行為,是擺脫知識焦慮的首要目標。如果不能消化並且吸收知識,形成系統,我們將無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無法解決實際問題。“收集”來的知識並不能成為你的知識,只有經過消化吸收的知識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發揮最大效果。

  遺憾的是,互聯網的普及,信息獲取的便捷,使得今天獲得有用信息變得比任何時候都要困難。互聯網,尤其是搜索引擎,變成了信息黑洞。它就像一個放滿雜貨的倉庫,你要檢索對你有用的信息,就像家庭主婦們花上大把的時間去這個“信息垃圾桶”中找尋一把稱心笤帚一樣困難。你首要做的,不是去尋找大千世界中所謂的"專業知識",而是尋找方法論,去了解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方法論之所以為方法論,就在於它是可以複製的模式。

  《莊子·內篇·養生主》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的生命是有盡頭的,而知識是沒有盡頭的,用我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限的知識,是必然會失敗的。我們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一個小小的領域都被細分成了更小的分支,這些分工系統之間的知識又存在交叉和重疊之處,因此,知識在當今又是網狀結構的。這種網狀結構的知識體系犬牙交錯,更加難以掌握。扎進如此龐雜的知識體系中,必然是一頭霧水。

  對於知識,大多數人已經陷入了“看見就想關注/收藏,之後永不打開”的境地,網友的這種心理就像倉鼠,吃不了,丟了又怕可惜,卻再也不會拿起,與其如此,不如丟棄。知識的焦慮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建議你按照下面的流程進行。

  • 明確知識體系的主題和用途:以需求為導向,確定主題

  • 知識獲取的途徑:書籍、成體系的教程、網絡等

  • 知識的整理與分類:消化、練習、處理知識

  • 知識的輸出與應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Photoshop的知識體系

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MAN

  其實這只是一個拋磚引玉,Photoshop技能事實上更多的解釋為一種操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綜合能力才是最終的目的。Photoshop的技能並不困難,事實上,這非常簡單。對事物的觀察,軟件的組合,藝術鑑賞能力的提升,設計的思考,事物的本質思考,這些才是學習Photoshop或者其他技能知識的目的。最終梳理出來,並得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無非是:adobe的歷史、色彩的原理、計算機視覺原理、Ps的核心概念,最後才是Ps工具和命令的使用。在你學會這些知識之前,你依舊需要通過陌生概念的理解,實例的訓練,知識的輸出這三個過程來反覆循環每一個知識概念,達到消化吸收的目的。而上述這些知識就是第一系列要完成的文章目標。

  “為什麼要提到Adobe和Photoshop的歷史?”

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HISTORY OF PHOTOSHOP

  事物的認識過程需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角度你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儘管你不明白汽車原理細節,你依舊可以對這個事物進行使用和操作。但是這並不代表你不認識和了解汽車這個事物,你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了它。我相信,你眼中的汽車和工程師眼中的汽車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要非是即非的世界觀,世界原本就是變化和多樣性的。你不要急功近利,只在意“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人格和世界觀的建立和重構並不是由“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獲得的,相反,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你閱讀大量優秀的書籍時,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會產生作用,最終你會發現,你完成了人格與氣質的昇華。

  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現代社會分工的精細化讓我們產生了確定性價值的觀念,因此,更多人開始急功近利,開始尋求速成。欲速則不達——這是歷史的經驗總結,和一個代購相比,你寧願相信樓下的便利店,因為它能提供確定性。這種確定性實際上是建立在不確定操作中的,於是產生了網絡吐槽者和網絡噴子。但是我寧願相信你是幸運的,我也是幸運的,和你一起終身學習

是我和你在文中共同的默契,正如知更的格言:知也無涯,更鼓不息

  因此,對於認識這樣一段歷史,有助於你理解你所使用的軟件背後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以及這家企業的歷史。這種認識過程對人格和認知方式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你和別人提起的時候有談資,更體現在你對該事物的全面認識,這時你看到的就不再只是一堆命令和工具了。

  “那麼,色彩原理呢?”

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COLOR THEORY

  當然,這很重要,不僅僅因為色彩是你眼中的世界給你展示的樣子,它還是你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系統地講色彩的本質、色輪、眼球結構、視錐細胞、色彩的溫度、顏色的模式等,它對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大有裨益,你會發現,世界不僅僅是你想象中的樣子,你也無法肯定別人眼中的世界和色彩和你眼中的是一樣的。

  “那麼,顯示器上的色彩,為什麼和印刷的色彩會不一樣呢?”

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MONITOR

  計算機視覺技術和印刷是不同的,事實上,不同的顯示器顯示相同的色彩也會有差異。我們需要理解計算機圖像的基礎知識,計算機成像原理、顯示器如何顯色、計算機如何存儲圖像、圖像的單位、灰度與alpha通道等知識體系。你放心,你當然不會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但是你一定能夠理解其中原理,這會成為你知識網狀結構中的一條線而已。只不過,這條線將會貫穿你所有知識體系的網狀結構,我想,你會有醍醐灌頂的一刻。

  “你到底什麼時候講Photoshop?”

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PHOTOSHOP

  有了前面的鋪墊,你對世界的認識開始加深,你開始明白為什麼色彩會有冷暖,顏色會有深淺和明暗。在這一系列中,你會看到Ps的軟件界面,認識Photoshop的核心概念:圖層、選取、蒙版。也許有人會說是畫筆,是工具,是命令,其實都不是,真正深層次的是目的而不是概念,只有一個目的:對目標特定區域進行更加精準的特定操作。毛髮的提取、紅眼的消除等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只有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Photoshop對你而言,無非是手段而已,而實現這些的手段,不僅僅只有Photoshop,這個昇華的過程在中國文化中更多的被稱作——道。許多人陷入了畫筆、工具、命令不能自拔,就是無法看到真正的目的。最終這種認知會讓你得到一種能力:觸類旁通,你不會只看到事物的表面,你會看到真實的需求,實際上,設計就是解決需求。尤其到了現代社會,設計早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產品本身。

  最後,知更用下面的一段話來結束這篇導讀:

  人的一生短暫而脆弱,從出生那一刻起,人就在書寫一本叫做《人生》的鴻篇鉅著,這本書以人的名字署名,用人的一生事件為素材寫入這部鉅著。出生那一刻起,每個人都粉墨登場,最終,科學家探索自然;工程師丈量世界;設計師書寫藝術人生。有的書成了他書的引用;有的書上演悲慘人生;有的書則無人問津。有人在書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有人在書中留白了人生。從此,無聊和有趣成為了宇宙這部圖書館的永恆話題,每個人都想為自己的故事潤色,用思想和學習為其錦上添花。


  知更還會推出系統的精美原創視頻和音頻內容,敬請期待......


知識焦慮的“烏托邦”:Photoshop從碎片化到體系化

COMMING SO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