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不敵疲軟財報 納指下挫1.5% 推特暴跌超20%

經濟數據不敵疲軟財報 納指下挫1.5% 推特暴跌超20%

幣值發生變動時,可以從對內與對外兩方面來觀察。對內是以國內物價為準,叫做對內價值(Internal value),即貨幣對於國內貨物的購買力(Internal purchasing power)。對外是以國外匯率為準,叫做對外價值(External value),即貨幣對於國外貨物之購買力(External purchasing power)。如果貨幣膨脹,內值與外值可以同時降低,但其降低之時期不必相同,降低之程度也不必相等。內值是貨幣的直接表現。外值是間接的表現,必須經過外幣匯換而後發生對於外貨的購買力。外匯的購買力是一種金融行為,比國貨購買的商業行為較為敏捷,所以當貨幣膨脹之時,內值常較外值為高,然而並不一定如此。比方最近幾個月(民國二十八年冬季至二十九年春季),我國的對英匯率,在自由匯市上約略保持4便士有奇(每元)的價值,而國內物價則突然加倍,是一好例。對外價值不止一種,例如這幾個月的自由匯市,對英雖然維持4便士有奇的匯率,對美則已由8金元(每百元)跌至6金元。這其中原因固然是由於英幣對美幣業已降落,若是以美金為國幣對外價值的軌範,則國幣對外價值比幾個月前實在跌落了25%。但無論如何,這個時期內國幣的內值要比其外值更加跌落,是無疑義。於是發生兩個問題:第一,如果幣值跌落以後,要設法安定,究竟應以安內為最要,還是以安外為最要?在國際貿易與金融能自由發展的時代,安內似不如安外之尤為緊要。在目下,各國都採閉關自給政策,則安外不如安內。證以最近歐洲各國的經過情形,這是事實。[9]第二,如果安外是好的政策,究應以何國外匯為基礎,又是一個問題。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三日財政部公佈法幣令的時候,是以1元值英金1先令2便士半為目標,對於美、日等國不過連帶地規定而已。後來英美間相互匯率(English American cross rate)發生動搖,法幣即不能同時與兩國保持一定的聯繫。中央銀行為顧全兩方面的關係,乃有放大匯率之掛牌方法。此種臨時變通的辦法,在外匯變動劇烈之時,仍不免滯礙難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