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網上傳播

着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网上传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近年來,一股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潮沉渣泛起,打著“反思”、“重讀”、“顛覆”的旗號歪曲和醜化黨史、軍史和國史,給人們帶來思想上的混亂和價值上的誤導,這種現象在網絡空間的傳播尤為頻繁,值得高度警惕。

作為多種思潮湧動、多元話語博弈的意見市場,網絡空間中的歷史虛無主義不以系統化、理論化的姿態呈現,而是暗藏於碎片化的網絡話語、喧囂於網絡輿論之中,以“時尚”、“好玩”、“超酷”的網絡文化面貌出現,其呈現方式林林總總、變化多端,最慣用的兩種手法就“反思歷史”和“惡搞歷史”。

所謂“反思歷史”,就是假借客觀、冷靜的科學常識名義,質疑諸如邱少雲、毛岸英等英雄人物及其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偽造持不同說法人士的“回憶錄”、“真話”和“獨白”,隨意剪輯隻言片語的歷史圖像來衝擊主流意識;以“揭露歷史真相”的名義來“重構歷史”,滿足網民的窺視心理、獵奇心理等。


所謂“惡搞歷史”,就是一種以戲虐、解構、嘲諷為主要手法的新網絡思潮。近年來,一些段子手把 “惡搞”手法對準嚴肅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熱衷於顛覆重大歷史事實、調侃紅色經典和醜化英雄人物等等。

例如《沙家浜》中的阿慶嫂、《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與洪常青、《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等經典人物形象被抹黑和扭曲;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眼、雷鋒做好事等歷史事件被肆意顛倒、拼接、粘貼,成為搞笑、嘲諷的對象。“反思歷史”也好,“惡搞歷史”也罷,都是在網絡輿論中詆譭英雄人物、解構歷史意識,其最終目標則是“詆譭歷史”、“醜化現實”,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其強烈的政治性和現實幹預性。

網絡空間中歷史虛無主義的廣泛傳播有諸多原因。

一是現實生活中滋長曆史虛無主義的土壤短期內難以徹底清除。歷史虛無主義在現實生活中遭到批判和抵制,於是就在虛擬網絡空間中喬裝打扮,改頭換面,伺機俘獲具體議題和機會反覆發酵。


二是在資本邏輯驅動下,一些網絡大V、段子手和自媒體從業者把煽動、蠱惑歷史虛無主義作為爭奪網民眼球、進而名利雙收的策略和手段,這就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推波助瀾。


三是網絡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難辨真假的信息汪洋,帶來了去中心化、隱蔽性強、過度曲解的輿論環境,尤其是形成了網絡時代“情緒比事實重要”、“觀點正確比歷史真相重要”的輿論風氣,助長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暗流。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空間的傳播,需要多元主體的精誠合作、齊心協力。

從黨和政府層面來說,要牢牢把控意識形態話語權,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整合力,以生活化、形象化、網絡化的方式,加大對歷史事件、英雄人物的宣傳推廣力度;同時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正能量,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出擊,追蹤新的熱點解疑釋惑,以權威性的觀點、及時性的信息、旗幟鮮明的態度回應社會熱點,引導網絡輿論。同時,要進一步紮緊監管的制度籠子,明確法律責任,對於那些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極個別媒體,對那些以唱反調為市場賣點的企業,要劃定行為邊界,按照規定進行相應處罰。


從網絡媒體相關企業和從業者層面來說,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係,強化信息傳播的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監管舉措。


從網民的主體層面來說,要增強責任意識和國家歷史榮譽感,弘揚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提升媒介素養,抵制錯誤言論,共同維護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共同建設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家園。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代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風險評估及其防範”的階段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