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再過一天

一個往年令單身狗瑟瑟發抖的節日即將來臨

它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七夕節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2006年被定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有著怎樣的歷史傳統,七夕除了愛情,還能還能談點別的嗎?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在古代,七夕節可謂女性的節日。每到七七,婦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節日期間,還會舉辦各種祭祀及智力遊藝活動。如祭拜牛郎織女,瓜棚下聽“天語”;穿針試巧、投針卜巧;七姐妹結盟;接露水、種生;祭七夫人、魁星、文昌、關公、天孫諸神;等等。而七夕節的用品則有牛郎織女年畫、七夫人像、乞巧樓、乞巧針、乞巧果、七巧板、摩喝樂孩兒等。

七夕別稱小課堂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香日。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女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小兒節。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穿針節。

七夕乞巧

乞巧的風俗始於漢代,以有對月以線穿針。亦有蜘蛛置於盒中,以其織網疏密而判巧拙、奉送瓜果的習俗。“巧”字,不僅指針織女紅,更是盼婚姻巧配。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鹹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清雍正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十二幅)之七夕乞巧)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祖詠《七夕》

你知道“乞巧節”如何“乞巧”嗎?

穿針乞巧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七夕之夜漢族民間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乞巧時,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喜蛛應巧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喜蛛應巧”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驗巧之法歷代皆有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而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正午盛水在盆中,待水靜起膜,丟繡針觀其影,若針影形成各種形狀,或彎曲,或一頭粗,一頭細,或是其他圖形,便是“得巧”。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七夕除了女紅乞巧,還有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鳳仙染甲、七夕洗髮等諸多習俗。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鳳仙染甲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拜魁星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拜織女

七夕今宵看碧宵,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在古代,女紅技巧也是婆家最看重的因素之一,評價一位女子是否心靈手巧,極看重她的女紅手藝。其中,刺繡是最突出的一種。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門楣,是嫁妝裡很重要的一個內容,門楣繡樣是否生動,細部是否精緻,也是婆婆評價媳婦女紅的重要"標準"。

首屆“天府途禮”

特色手工業產品和農產品創意設計大賽

讓古代七夕“巧藝”融入現代生活

誰說七夕是“情人節”?明明是“單身女兒節”

長按二維碼

文中涉及賽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情以官網公示內容為準。

“創意天府,禮遇成都”首屆“天府途禮”特色手工業產品和農產品創意設計大賽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