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綜合徵是全身的「旱災」

乾燥綜合徵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及淚腺導致唾液、淚液分泌減少為症狀,以灶性淋巴細胞浸潤為病理特點。

乾燥綜合徵屬於瀰漫性結締組織病範疇,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不合並其他免疫性疾病者,稱為原發性乾燥綜合徵;繼發於另一種診斷明確的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稱為繼發性乾燥綜合徵。

乾燥綜合徵多發於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患者的9倍。該病可見於任何年齡,但常見的發病年齡在45歲到55歲。在我國,乾燥綜合徵是僅次於類風溼關節炎的第二大結締組織病。

乾燥綜合徵有哪些表現?

口腔的“旱災”。多數患者主訴有口乾症狀,嚴重者因口腔黏膜、牙齒和舌發黏,講話時需頻頻飲水;患者進食固體食物,如米飯、饅頭、餅乾等,常需用水送下。舌頭可出現舌幹、舌痛、舌面乾裂或因舌乳頭萎縮而光滑,嚴重時可出現潰瘍。約有半數患者有“猖獗性齲齒”,即出現多個難以控制發展的齲齒,表現為牙齒逐漸變黑,繼而小片脫落,最終只留殘根。這是由於患者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內的酸鹼度、蛋白成分及菌群失衡,唾液中抗菌成分也隨之減少,導致齲齒加重。此外,口腔乾燥也常造成口腔菌落的組成發生變化,容易出現慢性念珠菌感染或某些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牙周炎,慢性念珠菌感染可導致黏膜扁平苔蘚樣病變。大部分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腮腺腫痛,即腮腺炎,累及單側或雙側,10天左右自行消退,少數持續性腫大。如果成年人出現反覆的腮腺腫痛,應考慮乾燥綜合徵的可能,如若腺體持續性腫大或出現淋巴結病時,則應警惕惡性淋巴瘤。

眼睛的“旱災”。因淚腺分泌的黏蛋白和瞼板腺分泌的瞼脂等減少,患者常常會覺得眼睛乾澀,佩戴隱形眼鏡時感覺不適,眼睛有異物感或沙礫感,眼淚減少,嚴重時欲哭無淚。此外,焦慮和抑鬱可以加重眼乾的症狀。有些患者出現眼睛紅腫、畏光、眼睛疲勞感,睡醒時黏稠的淚液常常使眼睛看東西模糊一片或者不容易睜開。

其他淺表部位的“旱災”。除口眼乾燥外,乾燥綜合徵患者其他淺表部位也可出現乾燥症狀。比如,鼻腔乾燥導致鼻黏膜充血、結痂和鼻出血,並且可能引起感染;氣管幹燥可引起慢性乾咳;汗液分泌減少,皮膚乾燥無光澤,可出現皮膚瘙癢和脫皮。

口眼乾之外的系統性表現。有的患者下肢可能出現米粒大小邊界清楚的紅丘疹,壓之不褪色,分批出現,可以自行消退並有褐色色素沉著。這種紫癜樣皮疹是乾燥綜合徵皮膚受累的典型表現,主要與體內免疫球蛋白水平過高有關。乾燥綜合徵可累及內臟各個系統。腎臟受累的患者,常因腎小管性酸中毒而引起週期性低血鉀性肌肉麻痺,出現肌肉無力甚至導致肢體暫時性癱瘓的情況。呼吸系統受累的患者可出現乾咳、活動後氣短等症狀。乾燥綜合徵患者食管、腸道、肝臟及胰腺均可受累,並出現吞嚥困難、呃逆反酸、黃疸等表現。

因此,對於乾燥綜合徵,不僅要評估患者眼睛和口腔情況,還應警惕其系統損害的可能,一旦發現,及早進行干預和治療。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7日 19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