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姿態要正確,錢才不白賺

花錢姿態要正確,錢才不白賺

如今,理財成為熱門話題。市場上關於理財的書,可謂是汗牛充棟。

在知乎,理財話題獲得了1,516,378人關注。

作為商學院的學生,我一直在思考,理財到底是什麼?那些,“30天教會你理財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的一百種方法”,真的有效嗎?

其實理財的核心是理思維,大腦決定了我們的資產和負債,擁有了經濟學思維才能掌握理財的法門。

獵豹移動的CEO傅盛說:“認知,幾乎是人與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技能再累加,也只是熟練工種。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

學習理財可以分為兩步,一是思維升級,二是上手實踐。

按照這個邏輯,我發現了一本不像理財書的理財書——《學會花錢》。說它不像理財書,是因為它沒有一上來就告訴我們“你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要把收入的百分之X用於投資”,這些套路。說它是理財書,是因為它整本書都在探討一個話題——如何花錢。

你花錢明智嗎?

聰明的花錢不是節衣縮食,最大限度的攢下每一分錢。相反,聰明的花錢,是教我們如何讓今天花出的每一分錢,在明天可以轉變為財富。

關於花錢這個話題,日本作家野口真人很有發言權。他是日本MBA導師,講授財務管理課程。先後服務於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等公司,長期活躍在金融界。

《學會花錢》延續了野口真人的特點,有理論有實踐。書中將金融理論、金融工程學、概率論、統計學和行為經濟學知識相結合,為我們展示了花錢時應有的基本思維邏輯。

關於如何明智的花錢。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展開:

第一,關於花錢的思維方式

第二,影響花錢的經濟學因素

第三,回報率最高的花錢方式

一、關於花錢的思維方式

回憶一下你最近的一筆花費是什麼?為什麼花出這筆錢?

其實我們花錢的理由很簡單,獲得的價值大於支出的金錢。做出決策的機制雖然很簡單,但卻不一定科學。比如怎麼判斷價值?

在經濟學領域,價值與效用相關,效用是指你購買這個商品,所帶來的滿足感。我們注意到,這個概念中提到了“人”,涉及到人就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因為人是不可量化的,人的需求也是無法量化衡量的。那麼該怎麼整理自己的收入呢?

野口真人指出,普通人只擁有一個錢包,而擁有經濟學思維的人有三個錢包。它們分別是:消費錢包、投資錢包和投機錢包。

消費錢包

消費錢包是指“為了滿足慾望而消耗資產、服務”的行為。

我們日常吃喝用度都來自這個錢包。這個錢包也是生活中,悄悄偷走我們金錢的錢包。

商場打折時搶購來的並不需要的衣服,心情不好買來安慰自己的禮物,登泰山時,在山頂購買的泡麵。

投資錢包

投資是指,為了增加將來的資本,而投入現有資本的活動。說白了就是,為了未來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而投入金錢。

我們日常買股票、基金、證券都屬於這個錢包。投資,是每個人必須選擇的,無論收入多寡。因為錢從到我們手裡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貶值。

投機錢包

投機指的是,會好會虧損的思想準備,挑戰一下,看是否能獲得比付出的金錢更多的回報。

彩票,世界盃期間的賭球,都屬於這類支出。

投機風險大於收益,比方說,現在幣圈很熱,很多人盲目進入幣圈,自以為是去投資,實則做了韭菜。在完全不懂的情況下,盲目購買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也是一種投機行為。

對普通人而言,賺錢不易,花錢需要謹慎,應該避免投機。

花了那麼多錢,想不到花錢還有這麼多解釋吧。如果我們可以在花錢時做一個記錄(這樣的APP有很多),睡前分析一下今天花出的錢屬於哪一類錢包,就可以更加理智的使用金錢。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理財無需節衣縮食,只要平衡這三個錢包,避免衝動型消費、不合理的投資行為以及投機行為,就可以很大程度的緩解壓力。

二、影響我們做出判斷的因素

雖然我們知道了三個錢包,但是花錢時,還是有可能會判斷錯誤,花了不該花的錢。

因為決定是大腦做的,而我們的大腦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我們來一一分下這些干擾因素。

1、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他還有個名字叫做“將來產生的錢”。

在投資時判斷一筆投資的現金流量是關鍵。

比方說,現在我想要報一門英語課程,A公司提供一對一教學服務,這個有點貴,2萬。B公司是學校集體授課,只需要1萬元。我該怎麼選?

這時候就要判斷AB兩個公司給我帶來的現金流量,如果我此刻面臨升值壓力,學會英語升值的概率可以提升到90%。顯然這時候我會選擇A公司,因為它帶給我的效用是最大化的。

可以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給我帶來直接的現金收益。

2、不確定性

在經濟學領域,不確定性指的是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想來大家對這句話並不陌生吧。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我不會去那。我們稍微改變一下這句話,如果我們知道那個地方有風險,就不要去挑戰風險。

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收益,低風險往往伴隨著低收益,我是風險規避型。買P2P時,收益特別高的錢寶什麼的,我都避開了,事實證明,他們跑路了。

3、時間價值

時間會影響我們的判斷,一般情況下,我們更重視現在,未來現金流量帶來的效用會逐漸減少。

比方說,今天投資100萬日元,十年後可以得到200萬元,收益率是7.18%。另一個方案是,今天投資100萬元,四十年後可以得到2000萬元,收益率是7.78%。你會選擇哪一個?

理論上看四十年後的投資方案收益率更高,但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十年後,因為我們傾向於考慮現在。

4、概率錯覺

這個解釋起來需要一點概率論的知識,我們直接舉例子吧。連續拋了5次硬幣,都是正面朝上,第六次時你賭正面還是反面?

從概率的角度講,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50%,所以選哪一面都是一樣的。但事實上,我們會選擇正面,因為前5次都是正面。

5、回報收益

風險與收益相伴而生,事實上不存在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如果有,這種產品大概率是高風險無收益的。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追求穩定的收益,雞蛋不放一個籃子裡,分期定投分散風險,是不錯的方法。

三、投資自己

推薦一種投資回報率最好的投資方式,投資自己。

人的價值,不是由他擁有的現金總額決定的,而是由他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大小決定的。

無論是以何種形式,無論在企業或國家的經濟活動中承擔何種責任,能通過投資、消費以及工作持續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企業經營的三要素是:人、物、錢。人是能夠創造現金流量的重要資產,所以對人的“投資”,回報率很高。

野口真人認為,三十多歲是一個人效用的峰值,人超過三十歲可能會更重視現在。

對自己的投資,可能當下不會馬上回報給你,但在未來,一定會成倍的回報。

保持身體的健康,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儘量使自己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和享受經歷的能力維持更長時間。

賺錢是一門學門,花錢是一門技術。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是學問不明,技術不精。

我們的大腦決定了我們的資產和負債。而《學會花錢》提供了一種思維,掌握了三個錢包的用法以及與花錢相關的知識,我們就擁有了經濟學視角。

經濟學視角是一種上帝視角。像《三體》中的二向箔,當面對自以為是的地球文明時,強大的歌者文明,不需要動嘴解釋,只要一片二向箔就可以讓浩瀚的宇宙從三維變為二維。

懂得花錢的奧義,當我們面對商家名目繁多的營銷手段時,可以去偽存真直擊內核,實現降維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