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期」「威檢先鋒」十六載檢察芳華 塑民行業務專家

「558期」「威检先锋」十六载检察芳华 塑民行业务专家

「558期」「威检先锋」十六载检察芳华 塑民行业务专家

——記威海市人民檢察院民行處員額檢察官劉琰琰

“我是一名人民檢察官,我所做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辦好案子,為人民服務,我必須讓自己所做的工作對得起人民的期待。”說這話的是市檢察院民行處員額檢察官劉琰琰,眼前的她帶著恬淡溫和的笑容,但是目光中卻透露著果敢與堅毅。

源自於對法律的熱愛,2002年她從一名人民教師成功轉型為一名人民檢察官;根植於對法律的信仰,從檢16載,她在民行部門奮戰了5000多個日日夜夜;得益於精湛的業務能力以及認真的工作態度,她處理的幾百起案件,無一冤假錯案,她用一起起圓滿解決的案件向所有人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558期」「威检先锋」十六载检察芳华 塑民行业务专家

複雜案件抽絲剝繭

“沒想到檢察官能這麼細心,幫我將這起‘羅生門’案件打贏,找回了這40萬元的救命錢。”說這話的是陳實,在今年2月份的一起抗訴案件中,他最終勝訴,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正義,因此由衷地說出了這番話。

陳實原來是一家集團公司經理,因經營不善,公司申請破產,在公司經營期間,他曾經向朋友借款40萬給公司使用,公司並未償還該筆借款。但因為種種原因,公司賬目上顯示這40萬元現金已經由公司還款給陳實。法庭上,法官認為陳實辯解稱公司未還款與事實不符,認為40萬已經由公司償還,判決不予支持陳忠的訴訟請求。

由此,陳實開始了漫長的維權之路。這起案件向檢察機關申請監督後,移交給劉琰琰辦理。

公司開給陳實的單據明白寫著40萬已經還給陳實本人,如何將這個看似“羅生門”案件的真相調查清楚,劉琰琰認為只有將原來公司的賬目和單據的原件找出來,才能查明事實真相。

因為公司破產、法院查封、時間久遠等原因,劉琰琰費盡周折才在一個廢棄廠房的倉庫中找到當時的賬目。要從公司經營十幾年的賬目和單據中找到具體的單據談何容易?但這是還原案件真相的唯一辦法。事不避難,劉琰琰和同事以及律師、公司的會計等人便在公司廢舊倉庫裡,忍受著酷暑和蚊蟲,一頁頁翻找單據。倉庫裡沒電,他們就用手電筒照明,“我們每次四五個人吧,去了三四次,終於找到了相關賬目和單據,並且從單據的單號、印章特徵、開具日期、開具人姓名、單據與賬目的對應情況等進行分析論證,最終認定公司賬目及單據是平賬所用,並沒有真正將40萬元歸還陳實本人。”劉琰琰說。最終,這個案件得以向法院提出抗訴,法院最終改判。

像這樣的案件還有很多,截至目前為止,劉琰琰共辦理抗訴案件99件,而在還原案件真相、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她做到了百分之百。

「558期」「威检先锋」十六载检察芳华 塑民行业务专家

息訴案件苦口婆心

“我們辦理的絕大多數案件,都經過了法院的一審、二審、再審等環節,訴訟週期均是一年以上甚至是長達十幾年。民事行政生效裁判監督是法律監督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我們做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就意味著當事人在法律維權這條道路上已經走到了盡頭,所以我們做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更要慎之又慎。” 劉琰琰如是說,“這個決定不是一紙冷冰冰的文書,做出決定後如何做好當事人的釋法說理、服判息訴工作才是關鍵。”在她看來,對於不支持監督申請案件,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時不要抱有“一次就好”的心態,而要有“一次不行就兩次直至問題解決”的耐心。

“曾有當事人拄著柺棍來討說法,”劉琰琰回憶起這一過程仍記憶猶新。70多歲的於大爺坐公交車從文登區來到市檢察院申訴,劉琰琰和同事在瞭解案情後,苦口婆心向他釋法說理直至深夜,於大爺仍沒有離開的跡象,說到激動處甚至拿著柺棍敲人。即便如此,劉琰琰也沒有一絲怨言,在安撫完老人後,又聯繫他的親屬將其接走。

原來,於大爺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購買婚房,結果兒子離婚後將房產處分給了妻子。於大爺總覺得自己出錢買的房子給了外人,心理上過不去這個坎兒。法院的一審、二審都沒有拿到令自己滿意的判決,於是他來到市檢察院進行申訴。

“法院判決沒有問題,只有打開老人的心結,才算真正將矛盾化解。”劉琰琰說。隨後,劉琰琰多次對於大爺進行釋法說理,為儘快促成他息訴罷訪,劉琰琰特地趕到於大爺居住的鎮上了解詳細情況,邀請其所在鎮的黨委書記、司法所所長一同去做工作。“於大爺說著事情沒完還要上訪,但是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上訪。”劉琰琰說,“他嘴上硬但心裡已經軟了,他知道我們在這件事情上盡力了,這件事也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5年底的一起案件中,80多歲的嶽大爺指著《繼承法》的法條對劉琰琰說:“我弟弟的房子必須判給我,判給我侄子是哪門子法律,他連第二順位繼承人都不算,根本就沒有繼承權。”

事情並不複雜,嶽大爺的弟弟去世了,侄子與嶽大爺的弟弟在一個村,經常照顧,其弟弟也在生前立下口頭遺囑說要將自己生前唯一的房產作為對侄子的補償,而且有多名親戚作證侄子對老人的弟弟照顧有加。但嶽大爺卻認為他才是法定繼承人,向法院起訴被駁回。對法律的一知半解讓嶽大爺一直對法院的判決不服,於是來到檢察院申請監督。

劉琰琰對這個案件作出了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面對嶽大爺的質疑,她先從法律規定上對他進行釋法說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劉琰琰就跟他拉起了家常。交談中,劉琰琰發現嶽大爺是對侄子的一些做法不滿意,而且很多親戚站在了侄子一邊,他是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瞭解到這一點,劉琰琰苦口婆心對他進行勸導:“家和萬事興,作為長輩,您是這個家庭的榜樣,您寬宏大量一些,不去跟晚輩計較,才能維護家族的和睦。”

法理上和情理上通了,嶽大爺也終於不再鬧訪了。不僅如此,劉琰琰還和他成為了“忘年交”,時而交流一些法律問題,有時還在短信上發個節日問候。

「558期」「威检先锋」十六载检察芳华 塑民行业务专家

虛假訴訟舉重若輕

“檢察官要有一雙洞察細節的眼睛,敏銳地發現案件中的問題所在,絕對不能被眼前的已有信息束縛住頭腦。”劉琰琰認為,嚴謹地解決細枝末節的每一個疑問點,才能瞭解事件的真相。正是秉持這種嚴謹的態度,讓她在虛假訴訟方面也成為了業務專家。

在威海首個虛假訴訟案件中,當事人劉衝在某房地產公司購買了一套住房,房屋已經交付並且已經在房管局進行了登記。除了辦理房產證之外,其他手續均已辦理完畢。後來,劉衝將房子轉手,賣給了另一位購房人王瀟。在辦理過戶手續的時候,劉衝想到了通過訴訟解除合同,來逃避其應繳納的稅費。因此劉衝與到了與新時代房地產公司協商達成一致,劉衝起訴到法院,以沒有能力支付購房款為由請求解除原有的購房合同。

“在審查法院卷宗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雙方的訴訟沒有對抗性,並且是起訴當天迅速調解結案,這些細節都在說明其中存有‘貓膩’。”劉琰琰介紹說,“隨後我們調查了房地產公司的賬目,發現劉沖和房地產公司的交易記錄顯示,劉衝簽訂合同當天就付了全款,房地產公司也給開了收據,房地產公司並沒有收到王瀟的款項卻給他開了發票。我們從王瀟口中得知,他所有的交易都是與劉衝進行的,購房款給了劉衝,只是形式上與房地產公司辦理了過戶手續。”種種證據都表明,這是劉沖和房地產公司進行的一場虛假訴訟,檢察機關對案件進行了抗訴。最終,劉衝的訴訟請求被駁回,因為涉及虛假訴訟,劉衝被判處罰金8000元,房地產公司被判處罰金5萬元。

“案件審查過程中,如果我們只根據呈現在眼前的事實加以審查,就不會發現案件的漏洞,也會放縱很多人鑽法律的空子,對這一行為加以效仿,導致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受到損害。但是,我們嚴謹地處理之後,也會讓更多人受到震懾。”劉琰琰說。

「558期」「威检先锋」十六载检察芳华 塑民行业务专家

複雜案件抽絲剝繭,上訴案件苦口婆心,虛假訴訟舉重若輕……劉琰琰憑藉對法律的忠誠及熱愛,在檢察崗位上兢兢業業、屢獲佳績,十六載芳華,“三八紅旗手”“公正執法標兵”,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全省“首屆民行檢察優秀辦案人”等殊榮,均是對她的最佳褒獎。她精湛的業務能力及認真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同事及社會的高度認可。

「558期」「威检先锋」十六载检察芳华 塑民行业务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