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2017年11月5日,上海匡时首拍暨2017秋季拍卖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槌。本次首拍15大专场、1700余件精品佳构集中亮相。并精心打造了两大品牌夜场:近现代书画夜场和古代空间夜场。其中, “正道——近现代书画夜场”呈现67 件拍品,Lot0976张大千《墨荷图》900万元起拍,场内买家抢夺至1500万元落槌,1725万元成交。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Lot 0976 张大千(1899~1983)《墨荷图》

1964年作 镜心 纸本 199×107cm

成交价:1725万元

张大千画过多幅荷花,堪称“荷痴”,墨荷这一题材最易表现大千对写意花卉画的理解。那么:

荷花何以让张大千痴迷?

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品性,赢得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吟咏赞颂。从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陆游的“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到沈野的“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可谓前贤相望,史不绝书。历代画家也以荷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绝世佳作。梁元帝萧绎的《芙蓉醮鼎图》是目前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以荷花为题材的画作,宋代院画家所作的《出水芙蓉图》是现存最早的荷花绘画。明代画家徐渭,清代画家朱耷,邹一桂,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许多画荷作品存世。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大写意荷花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大千先生画的花卉种类很多,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花等。而他平时画得最多的还是荷花。大千先生喜爱荷花,从他青年 时代 到晚年,始终未辍止过画荷。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首先,大千先生喜爱荷花, 应与他的个性有密切关系。荷花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绝尘等多层道德含意和审美观。这与大千先生历经多乱的世局,而不向世俗低头的倔强个性相吻合。

其次,大千先生喜爱荷花,与其早年出家及后期隐居的经历有关。荷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又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被广泛的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荷花的宗教涵意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尤其为文人画家所喜好,往往成为超脱、空寂等观念的寄托物。这与大千先生早期出家百日及后来几次隐居山林之举动,造成了呼应的关系。所以大千先生从青年时代一直到晚年都喜爱荷花,他爱荷花的色彩娇艳和姿态缤纷,他更爱荷花的秉性高洁之气质。

第三,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以上原因外,还与他的绘画理念有关。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之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第四,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他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

张大千画荷为何能自成一家?

张大千画荷主要是师法朱耷(八大山人)。1973年,张大千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曾说"予乃效八大为墨荷"。他的入室弟子丁翰源在《缅怀大千先师》中写道“(他的)荷花、鱼、鸟,深得八大笔墨之神韵”,“我曾多次观赏先师收藏朱耷画的水墨写意荷花,先师画荷深得其用笔及章法气势”。由此可见,张大千画荷在临摹八大的画上下了不少功夫。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朱耷的荷花图

但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他能够师古不泥古,能够自出机杼。他曾说“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他以书法笔意入画,逐渐拉大了八大的距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他还注重写生,他在四川的青城山,巴西的“八德园”,台北的“摩耶精舍”都植有大量荷花。据丁翰源回忆“(他)常喜亲临荷塘观察、写生,故他画的各种花形,取法自然,就不同于朱耷了。朱耷画荷多用湿笔,先师兼用渴笔。湿笔墨活、浓郁、深厚,凝敛而不滞;渴笔飞白,苍劲、流畅、华滋而不枯。刻画自然,气韵天成”。

张大千画荷有许多独特之处。他跟弟子糜耕云说“画荷主要在于画荷叶及荷梗”。他画荷叶喜用湿笔,学八大而略有变化。他画荷梗喜用渴笔焦墨,个人风格突出。张大千晚年曾和台湾画家江兆申谈及他的画荷梗的方法“大幅荷杆都是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关于这一点,他的老友、著名书画鉴定家、画家谢稚柳先生的话也可作为印证,“曩昔常观张氏画荷,丈二整纸,荷杆自上而下一笔,再自下而上一笔,两笔接拢,粗细无差,似是一笔而成,天衣无缝。此等功力,唯张氏一人而已”。他还说“

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其实,学过画荷的人都知道,画荷最难画的是荷花。因为画荷叶有固定的程式,而荷花没有。荷花是荷的“传神阿堵”,关系着荷的神韵。张大千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曾亲赴甘肃敦煌,临摹佛教壁画。通过细心揣摩佛画中莲花宝座的造型,结合自己的写生实践,张大千领悟到了荷花的轮廓线和神韵之间的关系。敦煌归来,他的荷花为之一变,明艳中现拙厚,清新中见精神。敦煌古壁画的神采风韵,沉寂了千年之后,在张大千的笔下得以重生!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1947年作 荷堵野趣 四屏通景 设色纸本

年轻时取材苏州池塘的庭院一池芙蓉,青年时北京颐和园池塘中的荷花,使大千与荷之缘更进一步。六十年代初,正值大千技法自大写意臻至泼墨泼彩之过渡期,遂屡以大幅荷花为试验,如八屏通景巨荷即出于此时。用笔纵放无拘,大开大阖,而墨韵交融,浓淡相宜,得天然真趣,足见写来神完气足,挥洒即就。

张大千生一生中画过好多荷花,打上张大千烙印的“大千荷”成为中国艺术史上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意象之一。张大千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他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蜕的观察力和 极其精准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同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人所共知,大千画荷,早年学八大。其实,石涛花卉对他的影响,尤其是浅绛法的花卉,或许更深,他曾谓:“清湘花卉蔬果尤隽永有致,不落白阳、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后笼浅绛,盖亦山水法也。”张大千的许多花卉画,特别是画荷,皆是运用石涛这种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傅申教授在《大千与石涛》一文中,更详细地指出:“大千的墨荷……实际上是兼采八大的荷叶与石涛的荷花。从八大得气,自石涛取韵,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识此秘,对大千的画荷,终只得其皮相而已“。

张大千画荷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成就

张大千爱荷,一生画荷无数

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

盛赞其高洁

每当花开时节

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

大千先生十分重视对荷花真实形态的观察

了解和体会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种种意态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张大千先生晚年画荷作品

其画笔大多是没骨、写意或泼墨泼彩

强调物理、物情、物态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画荷花的干,用篆书

叶,是隶书;瓣,则是楷书

大千观察细致入微,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张大千早年画荷花

画法多以明代画家徐渭画法为多

中年时是半工半写者多

到了晚年

擅长以泼彩半抽象手法来画荷花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金碧风格:

金碧风格是大千先生年轻时所作,十八岁时到日本学习染织工艺,吸收了光琳派的金碧装饰性画风,又结合了唐朝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画法来画荷,在金笺纸上用墨线勾勒后,填染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没骨风格:

没骨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花卉是以清姘艳丽为主,完全拿颜色来表现,画花瓣尽可全用颜色,也不妨先用水墨点戮,然后略施浅色,觉得更有精神些。白阳、石涛常用该方法,荷花颇适合于没骨。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写意风格:

大千先生的写意荷花,完全运用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中国绘画艺术变形,由早期的减笔画、禅画如梁楷的泼墨山人、贯休的罗汉画、徐渭、八大山人的狂放表现,陈老莲的纵逸变调,着墨重点都在于“艺术家主观刻意所为,倾全力于自我表现造形之变形艺术”。

大千先生的荷花虽然承袭石涛、八大山人,但也深受徐渭、陈老莲之影响。所以,大千先生的写意荷花,已摆脱了“自然再现”的羁束,而是一种自我主观精神的表现。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泼墨风格:

大千先生运用大量墨汁倾泻在纸上,然后由其自然发展,再用笔推开,而且必有两次以上,先下淡墨,半干再重泼一次或反过来操作。泼墨之前通常先打湿画面,才能做到墨中有水,水墨交融,否则笼统一片,就成为死墨,泼墨干后,再用传统笔法钩写花瓣、花梗或杂草,墨中有笔,发挥了中国油画笔墨精神,增加了画面的变化。

大千先生“泼墨泼彩”的结构,成为他独特的表现语汇,扩张了水墨表现的领域,不论在形式和意境的表现上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在中国画荷史上

张大千先生可堪称是

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

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

尤其是大千先生的巨幅荷花

“四屏通景”的气魄与章法

更为世人所惊叹

他平时画的最多的是荷花

他自己常说:

“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徐悲鸿曾说:

“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大千的山水画,是他所涉猎画类中,着手最晚,却持续时间最长的,其成就之大,且量丰、质高,是他能屹立于20世纪画坛大师之林最值得赞誉的画种。大千画山水,包括临摹、写生、自创三类,工笔、写意、泼墨泼彩兼善,水墨、浅绛、青绿、金碧俱能。张大千的画受石涛影响深远,更由于其拖泥带水的创作技法,其作品便生具一种别样的凄冷空寂。张大千处世,在入与不入之间,自然能深味其中甘苦,故其临摹,不论气韵、笔墨、情景、意境皆惟妙惟肖,几可乱真。前人每许张大千为“石涛第二”,信然。

实物赏析:张大千款《墨荷图》立轴 水墨纸本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规格:宽94cm长175cm

描述:大千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酝酿转向泼墨技法,其画荷极重荷干,画中荷花经过"一夜西风"后,荷干、水草不仅彼此粗细交错,更与荷叶的面状墨块使它宛如矗立水中央一般。这幅《墨荷》作以竖幅的形式,通过泼墨画法,使荷花尽显风力,画出了荷花的勃勃生机。此画中似乎可以看到徐渭大写意的手笔,泼墨渲染中又不乏细致,采用复笔重色,笔力也变得丰厚浓重,荷叶的渲染恰恰凸显了白荷的玲珑优雅,予人以无穷之回味。古代画论对逸品的评述,大都认为是风格简约,洒脱自然,不事精工雕饰,但求一木一石有千岩万壑之趣,而“笔简形具”,此画便是如此。张大千作为近现代画坛中难得的多面手,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淋漓磅礴,被誉为“画中李白”、“今日中国之画仙”,以画观之,却为实至名归。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实物赏析:探索张大千与荷的不解之缘,画的荷又何以特立独行?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 音乐 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他于晚年又开创出具有现代新气象的中国水墨画风,其创作范畴庞大复杂的程度,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亦是少见,可谓是承前启后,集大成的画家。他的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于精致的写真精神,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如果您也喜欢张大千的荷花,喜欢这幅《墨荷图》,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