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我想在這裡先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留學名校就等於高分。

這個觀念的建立可能受在中國升學、進優等班得影響太深了,我們總是無意識的把升學當作分數的比拼,比GPA,比TOEFL/IELTS,比SAT、GRE、GMAT等等,No,這肯定不對。如果真的是這樣,作為申請者我們根本不需要寫文書了,把材料給學校一郵寄,然後直接寫封信給招生委員會,說:我托福考了多少,SAT\GMAT\GRE考了多少,GPA多少,全班、全校、全國排名多少,你把我錄取了吧?行嗎,顯然不行。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並不是說分數不重要,高分還是很有申請競爭力的,特別是申請美國一流名校,沒有高分估計錄取難度會增加很多。而且US NEWS中本科生學院的美國大學綜合排名,有一個參比因子就是當年度錄取學生SAT的平均分值。但是隻有高分,肯定也是不行的,在美國院校申請中行不通,很現實的例子:2011年北京理科狀元李泰伯SAT2240依然遭遇滑鐵盧,後來經過一年調整轉學麻省理工(MIT),而每年都有分數2300以上sat的學生還沒有SAT2100學生錄取結果好的,而在2012年轉學麻省理工(MIT)並獲得全額獎學金的李同學託福只有區區94分。入讀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的劉同學,GPA只有3.02,今年在UC系統中大展拳腳的邢同學和劉同學連託福成績都沒有,依然大把offer在手,這些都說明,我們都需要儘可能獲取高一些分數,分數很重要,但是分數不是決定錄取的唯一標準,或者說不是主要標準,除了分數之外,美國院校還看中一個申請者是否是一個完整而鮮活的人。

多年前一個做新聞編輯的家長跟我談起美國留學申請,我們聊到了很多書,都是介紹美國文化、背景和歷史的。他認為不去了解美國,不去了解美國曆史和文化,就沒辦法知道美國院校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申請者,也不可能寫出美國招生官看得懂的文書。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美國的文化和社會是建立在基督教教義基礎上的,而基督教的一個教義這麼說:

因信稱義,他們要有信仰,作為學校的招生官員也希望他們招收並培養的學生也是這樣的,對生活,對學習,對工作,充滿熱情,充滿希望,充滿信仰,所以要在申請材料中看到一名申請者對所申請的專業是建立在理想和信仰的基礎上的,首先招生官要看到你有學習這個專業的興趣,然後看你為這個興趣付出了多少,最後看你是否具備學習這個專業的潛力。這就是普世的信仰觀念。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這些所謂的信仰、能力、秉性等等不是空口說出來的,是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活動細節和結果中體現出來的,但什麼樣的活動能夠體現這些呢?我們很多申請者自以為自己很早就開始設計活動了,其實不然。我舉個例子大家分享一下:王同學,某211.985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入大學就確定要去美國念研究生,聽說自願者互動非常重要,從大一就開始參加自願者活動,課餘時間大部分都參加青年志願者,而且還參加了學生宣傳部工作,黑天黑地的在學校舉辦各種活動,演講比賽、跳蚤節等等,到了大三信心滿滿的來諮詢,說大學期間做了什麼什麼,獲得了多少獎項,如此云云,而當問起他計算機方面有哪些項目,設計過什麼程序,數學課程課外修了多少,有沒有參加一些學科比賽等等,滄然若失,零零碎碎,那我們拿什麼相信這位學生喜歡計算機並願意從事計算機研究呢?回頭想想,難道這個學生沒有參加活動嗎,有,但是沒有跟他專業相關的深入與活動,也就無法展示什麼專業度了。審核他的教授除了看到他的科內成績單外,還有一堆語言成績外,還能看到什麼?他這麼熱衷於課外活動,教授會相信他是真的喜歡計算機這個專業,能夠做下來深入研究嗎?顯然沒有,而申請結果也是可想而知了。而他所參加的自願者、學生會等等活動,大多數屬於申請大學時候需要的,他是申請研究生,教授和學院更希望看到他在這個專業上的付出,掌握了哪些技能對未來研究有所幫助。

而同樣的時間,華師一幾名學生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一名有志於學習生物遺傳學的學生,養螞蟻弄清楚他們的生活習性,兩年堅持去武漢協和醫院白血病兒童愛心學校做志願者,並蒐集相關資料學習白血病相關知識,而另外一名想學工程的同學,和父親在家制作一個有美觀但是功能強大的過濾系統的魚池,編數學公式使用單反照相機等等,這兩位同學雖然沒有託福成績,在剛剛發放的美國本科錄取總獲得了五所前五十院校的錄取,其中還包括明確表示不免掉託福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錄取,巧了,這所學校的生物遺傳學和工學院排名都很靠前,而且還有比加州戴維斯大學更好的學校的錄取,並獲得獎學金。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那麼做什麼樣的活動對自己申請有幫助呢?

我個人認為,做活動不僅僅對申請有幫助,對自己個人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美國申請既然是綜合性考慮一個申請者,那麼TA不會無緣無故的去讓你做些活動的。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於本科生申請而言,一方面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說實在的,中學階段正是一名學生學習、吸收能力最強的時候,這方面重要的參考標準,招生官主要單一的依據一些成績表現來判斷:GPA\TOEFL\SAT,除了GPA,其他都是可以通過多次考試來實現的。另外很重要一方面就是你未來在你期望的領域取得成功的幾率有多大。這一點我覺得美國人有點虛偽,一方面說學校會積極幫助任何一個有夢想的人,無論他未來會怎樣,一方面把在校就讀的、已經畢業校友的成就放在榮譽室、做海報錦旗等懸掛在學校最醒目的地方、在網站上首頁大肆宣傳,而且每年都向自己成功的校友募集資金。所以他們對他們招收的學生是有更為深遠期待的,因此他們希望這些學生都是 “未來之星(Future Star)”,就是有可能在未能會取得成功的學生。既然是“未來之星(Future Star)”,那就希望通過申請文書來看學生是否具備一些能在未來取得成功的因子:在日常生活中,誠實正直,勇敢,富有激情,遇到困苦能夠積極面對,樂觀向上,有夢想,並執著追求,不輕言放棄;在學習上聰明智慧,樂於接受新知識,富有想象力,敢於打破一些思維定式,挑戰權威,文化課程、體育運動、娛樂活動不偏不倚;在社會活動中,積極參加志願者活動,富有奉獻精神,樂於幫助他人,組織活動有領導力,有創意,有執行力,善於演講,也具備和同學、朋友暢快交流的能力,關注時事,要有承擔未來世界發展的偉大理想等等,一個人不可能兼具上面列舉和沒有列舉的所有優秀品質,不同學校的側重點不一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訓上說“智慧的光芒照耀這裡”,他們在全球吸收智力超群的申請者,這所執著於理論研究與現實社會相結合的高等院校,認為未來社會是一樣高智商或者有著特殊才能的人群領導的,儘管他並不能像Harvard或MIT或者Stanford那樣具備超群的吸收能力,申請這所院校你至少表現你不一般的智慧和學習能力。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申請者,至少要展示上述列舉的優點中的一部分,而這些優點都是通過一篇篇或長或短的Essay表達出來的,美國人不喜歡純理論性的東西,他們覺得內容乏陳無味,更喜歡描述性的語言,喜歡聽故事,更習慣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來描繪一名申請者的優缺點。比如2012年全獎錄取MIT的李同學,申請物理專業,他有一些小的事情寫得很精彩,他看別人往河塘扔小石頭,他就跑去做實驗,站在同一個位置,往河塘裡面扔不同重量、不同面積的小石頭,然後測試水波紋變化,然後去寫《石頭重量和剖面大小不同入水後對水波頻譜的影響》,這一方面表現了他的物理學科理論功底,更多的是表現他的專注和科研習慣,這對於喜歡研究人才的MIT來說,適銷對路。又通過參加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來表現他的智力超群等,雖然沒有參加很多模聯等一些大型的社會活動,志願者互動也比較少,但是他從某幾個方面著重表現了自己,那就OK了,人無完人,只要適合培養就好了。所以我們在高中階段

準備本科申請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有代表意義的活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去福利院啊,去參加模聯啊,等等,不是所有的活動都適合自身的情況。想學教育學的可以去支教,或者去做留守兒童的教育調研,Stanford跟幾個學校聯合開設了一箇中國西部貧困學生入學問題調研的項目,你也可以申請參加啊;想學工程的學生,多往工廠跑跑;學計算機的學生連臺計算機都買有拆卸過,也沒有組裝過,電腦遊戲都不知道為何物,你說你想學計算機,有人信嗎?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於研究生申請而言,活動顯得單純簡單些,錄取委員會由各專業教授組成,獨立招生,浸淫理論研究和招生工作多年的教授們,根本不care(關心)與學科無關的社會活動,他們更關注你在本科學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換言之,也就是一名理工科的學生有再多的學生會工作都比不上在一個小實驗中獲得的知識,一個學習管理學科的學生有再多的調研都比不上一個企業實習有效果。所以我們說申請CS(計算機)的申請者,多去碼代碼,多去開發程序,有機會考個微軟工程師證,有用很多;會計類的申請者,多去一些會計事務所實習,或者去企業會計部門實習;申請管理類學科的申請者,多去參加一些演講比賽,多去應聘一些管理崗位助理的實習生,競爭學生會主席也是有幫助的;申請數學、物理、化學等純理科的學生們,多呆實驗室,多參加一些海外大學的Open course(免費公開課),有機會發表一些論文,招收你們的大部分是博士學位,碩士非常好;金融專業的申請者,你未來要面對的金融形勢更加複雜,你為什麼不去證券、銀行、私募等等機構都去走一圈,你連老外都研究的政府工作報告都不看,你能看清楚世界金融形勢變化嗎,你能在未來招生面試中脫引而出嗎?……

簡而言之,理工科的學生多去做科研活動,商科類學生多去實習,社會類學科的學生多去做做調研,這些活動才是教授們比較關注的,至少能夠證明申請者對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能力,要知道這些教授招收你以後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能夠幫助他完成課題,沒有課題的商科好多都是一年的學習時間。2013年時候我協助申請的一名學生,二本學生,本專業微電子,希望申請計算機碩士課程。他的特徵非常明顯,大學四年就喜歡計算機,呆在計算機實驗室3年,參加了很多次比賽,而且開發程序,協助老師做課題,跟老師一起發論文,雖然不是學計算機專業,但不是自己自學了很多計算機課程,我建議他申請計算機博士,結果是佛羅里達大學和佛吉尼亞理工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博士全獎錄取,完成夢想。而2015年錄取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的Z同學(附有1.3萬美金獎學金),是中南財大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她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對教育學極大的熱愛和教育事業的熱忱,她去華師輔修教育專業,她利用所有的業餘時間參加家教志願者活動,參加美麗中國活動,參加教育局實習,而且還調查數據書寫關於高等教育資源分配方面的論文,雖然主修(Major)不是這個專業,但是依然通過其他方式的努力達到了專業申請需要的背景知識,而且大量的相關活動讓審核申請的教授認為這申請者對教育學的理解和學習教育學理論的潛力,這就夠了。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活動篇

雖然美國領導人都是通過演講來拉選票,但是美國大學的申請審核是需要看“乾貨”的,他們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事例和一篇篇生動的文章來描繪一個申請者的畫面,從而判斷申請者是否符合他們的community(團體),他們相信努力,相信每一個活動背後透露的真實,而不是隻是空話連篇。所以合理設計跟自己申請有關的活動,對於書寫申請材料至關重要,如果你不會,可以來湖北留學360詳細諮詢,別在網上瞎琢磨。

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諮詢篇!2019年美國留學高端申請大解析之選校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