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在古代,人们对七夕的重视程度很高,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乞巧活动都很隆重,且各地流行的内容花样多。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围绕着这一节日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汉族民俗活动。又到七夕节,你的朋友圈被各种秀恩爱行为占领了吗?很多人都会在七夕忙着约会,但你的过节方式可能不对。民俗专家说,古人过七夕也就是乞巧节的花样可多了,比如五彩丝穿九尾针、喜蛛应巧、拜织女等。下面,逍遥子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古人的七夕民俗,来看看你都知道多少?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1、祭月拜织女

作为古老的汉族节日,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夏历之尚七习俗孑遗下来,发展成为生长、长生的标志,而七月七更是长生又长生,故此这一日被称为"人日"。《汉书》称汉武帝七月初七生于漪兰殿,诞于人日这一天必然有着种族繁荣、子民昌盛的吉兆。 传统文化里,爱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连。在七夕的节日风俗里,这两件事的关联是很自然的。

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2、乞巧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可以说,乞巧之习俗本是来源于七夕的爱情婚育文化,而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七夕节俗游艺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还发展出了许多"流派":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1)穿针乞巧

《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2)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3)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小小蛛网,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古时七夕会让女孩子捉住一只蜘蛛,关在一个盆里一夜。第二天早上,这只蜘蛛会在盆里结网,如果这蛛网是圆形的,那就说明这个女孩是个“巧姑娘”。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民俗形式叫“蛛网乞巧”。比如: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3、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4、做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而现在则多是用模子刻出来的,如莲蓬、桃子、老虎、狮子、猫咪、猴子、大公鸡、小猪、鸣蝉等。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不少人家还将乞巧果以红线绳串起来,下头缀上一点彩色穗子,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5、吃巧食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像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各地风俗不一。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七巧节过两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表达了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6、天河夜话

七夕节俗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夜半无人,天河私语"了。七夕兰夜,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有的地方是葡萄架)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时代,也有情人们携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听天河私语的。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7、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也是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8、拜魁星

七夕女儿祝织女,男士庙中拜魁星。佑我科举登榜首,供神猪头代三牲。清代风俗,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高中,官运亨通。清郑大枢《竹枝词·七夕》诗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无鹊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待何时。』钱琦《竹枝词·拜文昌》诗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当地人称织女为『七娘』;文昌又称文曲星,掌管文运之神。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

农历七月初七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节的传统民俗知多少?

9、天河泪

江浙一带,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