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術見長的百度爲什麼在雲計算上落後於阿里?

dj小周


百度缺點兩個品質,第一,遠見,第二,堅持。

第一點,百度缺遠見。百度原因不如阿里看的遠,阿里戰略佈局高了百度許多個等級,百度很多時候,是跟著阿里做。但是技術性的東西,百度並沒有跟著阿里做。外賣,視頻,互聯網金融,都跟著阿里做,但是支付跟不上阿里,網絡放貸倒是跟上了,百度視頻是不怎樣的,百度做外賣也是不失敗的,唯有云計算,沒聽過百度熱情跟隨,這點需要計較做的技術活,百度是那麼上心。

第二點,百度缺堅持。百度的核心技術,搜索,雖然比國內其他搜索好了多個檔次,但是相對於谷歌,差距還是很大的,谷歌退出後,百度並沒有趁機下功夫加強搜索業務,反而開始放鬆,利用搜索的平臺,以賺快錢為核心任務,而不是追求搜索做的更完美。雲計算是一種新技術,不像外賣燒錢就可以鋪開,對於雲計算,就算國內的排名,也沒看到百度雲。選擇了非技術類的其他賺快錢業務的拓展。缺少堅持走技術路線的決心。包括後來做自動駕駛,熱情洋溢鼓搗了還不到一年,現在也沒聽說有新突破,這公司內部似乎有人不想往高難技術發展,而是想著這輩子時間不長,應該利用打下來的江山,儘量賺錢落袋為安,這些人對百度的決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導致搜索業務沒有得到深入研究如何超越谷歌,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研究的長遠發展項目,得不到重視,那些可以賺快錢的業務,反而被重視。

從瞭解到百度也做高利息的放貸之後,對百度的打分,從原來80分直接落到30分。不好看它。徹底毀了。

當然,國內現在搜索還是百度最好用。這個還是要感謝百度。


西格瑪的化學


雲計算日益成為新興的產業,前景看好。亞馬遜是全球目前最大的雲計算巨頭,2016年亞馬遜雲計算部門AWS營收達到122億美元,運營利潤為31億美元,該業務也成為亞馬遜的最大利潤來源。而在國內,雲計算市場領先者則是阿里,而非以技術見長的百度。

為什麼技術具有優勢的百度反而落後於阿里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幾個:

1、百度整體技術有優勢,但不代表在雲計算上就一定比阿里等對手更強。正如提問所說的那樣,百度的技術能力在BAT乃至國內互聯網行業中都是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阿里和騰訊在技術也非弱者,而且近年來阿里和騰訊開始在技術研發上加大投資,逐漸縮小了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反超了百度。在雲計算上,百度技術可能已經落後於阿里。

2、退一步說,即便技術佔優勢,也不代表就推出好的產品。百度的強項是技術,短板則是營銷和產品。我們都知道,從技術到產品的進化,是一個非常艱鉅的跳躍。產品團隊的重要性,可能在某些時候比技術還要重要。百度近年來幾乎沒有推出重磅優秀產品,和他們缺乏優秀的市場、產品團隊息息相關。

3、阿里在雲計算上擁有先發優勢。雲計算巨頭多誕生在電商行業,並非偶然。由於自身龐大電商業務的需要,亞馬遜率先接觸到雲計算,並在內部富餘產能的情況下前瞻性地對外推出產品。阿里也迅速跟進,效仿亞馬遜擴大現有產能,推出雲計算產品搶佔國內市場。相比傳統的互聯網企業,電商巨頭擁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先發優勢,並率先達到規模經濟,以更穩定的服務和較低的價格佔領更大的市場。

現在,雲計算成為各大互聯網企業的戰略業務,電商之外的巨頭也開始重視。國外的亞馬遜受到了谷歌、微軟等的挑戰,而阿里在國內也迎來了百度、騰訊等重量級對手。規模經濟並非越大越好,只要其他對手達到規模經濟,就有機會向領先者發起強力挑戰。百度在雲計算上仍有趕超阿里的機會,不過還是那句話:光有技術並不代表能推出優秀的產品,優秀的產品沒有相應的市場營銷也不見得能佔領市場。


螞蟻蟲


百度重技術,雲計算是一項技術,但並不能因此得出百度就要在雲計算領域領先,照這個說法,百度應該在所有的技術領域都遙遙領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大數據、雲計算這個概念早些年就火了,但是更風炒作概念是一回事,紮紮實實投入又是另外一回事,就好比人人都網絡安全很重要,卻沒有多少公司願意耗時耗力耗費金錢去投入是一樣的道理。

阿里巴巴很早就把大數據升級為集團的重要戰略,當時頂住了很多壓力,因為需要投入的資源太大了,而且短時間內看不到投資回報。

阿里的做法,一方面是領導層決策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可能也源自資深業務的需要,畢竟淘寶天貓以及支付寶之類的無一不需要雲計算的支撐,這些數據不能完全交給別人,與其受制於人,不如自己支撐。

反過來,淘寶天貓等產生的大量用戶數據,又可以讓阿里的大數據和雲計算更加豐富,畢竟要提升雲計算能力沒有海量數據支撐是做不到的。

前些天馬雲在阿里達摩院成立的演講中說光是一個雙11需要處理的數據和雲計算能力就超過很多人的想象,所以阿里巴巴還需要成立達摩院,進行更深度的技術研究和創新。

此外,阿里還是第一家把數據分析職位部門化、職級化和規範化的互聯網公司,併產出了很多數據分析方法論特別是電商行業的方法論,下邊是網傳的阿里數據分析師職級和要求,阿里對雲計算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反觀百度,儘管也有一定的大數據和雲計算需求,但這些年的搜索量增長不大,移動方面業務也沒有出現微信、淘寶這樣數量級的產品,所以需求不是那麼迫切,再加上急於在移動互聯網佔據一席之地,所以花了大價錢去買應用分發,去買團購,無暇顧及雲計算這一塊。

等到現在發力AI了,才感覺到了雲計算的重要性,所以起步晚了些,在我的印象中,騰訊雲都發展得要比百度雲要好得多。

以上。


望月的博客


現在說誰領先誰落後還為時過早。

儘管從數據上看,阿里雲佔有率佔有優勢,但大部分都是基礎雲,也就是雲計算1.0,百度因為業務後發和技術的優勢,直接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的雲計算2.0階段。也就是在基礎雲的競爭,阿里雲佔了優勢,但是雲計算2.0明顯是未來,商業價值也更高,百度雲未來並不是沒有機會。

另外從這幾天股價來看,百度重回巔峰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全球投資者都看好百度在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上的佈局,也就是百度的ABC戰略開始產生化學反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決定未來雲計算格局的不是現在所謂的成績,而是為未來所做的準備,當開放共享成了必然的主旋律,百度完全開放的姿態將有助於讓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因為就百度現在來看,賦能行業的開放共享更容易造就幾何式的版圖擴張,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在雲計算領域總體市場潛力很大的情況下“借雞下蛋”,對百度而言,平臺化開放是一種搭快車的戰略選擇,相較於自己辛苦磨礪技術與服務能力,開放思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品牌滲透,在加上其自身AI技術也能夠“眾人拾柴火焰高”保證實時領先。


科技向令說


現在談雲計算的勝負還言之過早吧。

阿里涉足雲計算是從2009年開始的,相比來說,百度、騰訊等公司的進入時間要晚一些,阿里雲成功抓住了第一波的紅利期。從一些第三方的數據來看,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已經在40%左右,加上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和三大運營商,在國內雲計算市場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但這個格局顯然不是市場競爭的最後結果。

一方面,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早先的發言中,多次談到雲計算是一場長期競爭,阿里雲做好了長期競爭的準備。類似的,百度、騰訊、網易等負責雲計算的高管也有過類似的言論。雲計算被比作互聯網世界裡的“水煤電”,基礎設施的商業規模註定是非常驚人的,然而即便是亞馬遜這樣走在全球最前沿的雲計算公司,2016年全年的營收不過122億美元,淨利潤31億美元。

對比近期熱議的另一個數字,谷歌為了成為手機的默認搜索引擎,去年向蘋果等手機廠商支付了72億美元。雲計算如今的市場價值還比不過一個小小的入口。也從側面證明了一個事實,雲計算才剛剛開始,整體規模仍然很小,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去挖掘,也就不難理解看似錯過時間窗口的百度、騰訊等同樣在發力雲計算,因為現在仍然在窗口期當中,每一個玩家都有機會。

另一方面,早期的雲計算打的是概念牌和規模優勢,比如說很多企業從傳統IT架構遷移上雲,最大的誘惑就是雲計算的彈性擴容和成本優勢。無可否認的是,不管是亞馬遜的AWS還是阿里雲,市場份額集中在IaaS上,也就是基礎計算服務。

但進入到2016年以後,雲計算的風向標已經開始轉向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的公司推出智能化的雲服務,越來越多的公司輸出整體的解決方案,而非單一的計算能力。其實百度、谷歌等技術派的公司已經開始展現出自身的優勢,比如將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和一些雲服務融合,未來的水煤電肯定是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融合,這個領域的競爭仍然處於起點階段。

總之,現在談論雲計算的戰果還為時尚早,AWS、阿里雲勝在規模,不代表谷歌、百度沒有逆襲的機會,當然也可能是騰訊、微軟等玩家,一切才剛剛開始。


Alter聊IT


大數據、雲計算的作用被誇大再誇大,物聯網、人工智能如果靠物聯網、雲計算那就等著事故頻發吧,信號稍弱就撞車,好似無法容忍!我公司的服務器就在阿里雲,阿里的雲計算就是個服務器託管,沒什麼“雲計算”,不知道亞馬遜的雲計算是個啥。阿里雲計算一點都不先進,你不信可以試試,你今天在淘寶上買了5支牙膏,保證一週內淘寶首頁天天給你推薦牙膏,這個雲計算強大嗎?還不如開小買部的,買完了牙膏他向你推薦牙刷。所謂百度技術見長,也沒比阿里強多少,百度地圖就是個“背過地圖的外地人”,你帶它走過小路、近路它也記不住,第n次還是按它“傻算”的線路給你導航,我都懷疑百度人從來不用百度地圖。所以百度、阿里半斤八兩。


談天說事


近日阿里雲棲大會在杭州舉行,雲計算市場被各界高度關注。在筆者看來,兩大公司都是雲計算市場的巨頭級企業。現在阿里雲明顯市場份額更大,但云計算市場的未來卻可能屬於百度。

首先,兩大公司的發展理念截然不同,百度雲認為雲計算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雲計算市場進入了2.0時代,提出了ABC(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融合;阿里巴巴則認為雲計算仍處在1.0時代。百度看重的是未來,未來已經開始到來,阿里看重的是現在,但是現在正在成為過去,所以可以看到阿里也開始加碼人工智能。

現在,百度的技術優勢正在雲計算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百度雲ABC融合更符合未來市場需求,也是國內外雲計算巨頭都看好的方向。反觀阿里雲最重視的還是商業回報,在此基礎上再發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從市場角度來看,阿里雲可能暫時領先,但從就像谷歌正在憑人工智能追趕亞馬遜,百度雲和阿里雲的未來競爭存在較大變數。


姚科技



如果你是比市場份額,那毫無疑問阿里雲計算比百度強太多。如果比純粹的技術力量(本質上就是比算法,人工智能的一方面),阿里可能還未必那麼強。


為什麼這麼說?要從大數據的本質說起。大數據的發展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1 開發出足夠優秀的算法(本質上是一種人工智能)2 有海量的多維度的數據做支撐。而國內掌握數據量最多的恰恰是BAT三家。


但是為什麼阿里會脫穎而出呢?因為電商數據的特殊的天然屬性。隨著阿里集團規模的日益擴大,平臺上需要支撐海量的數據。而為了實現數據的價值並在本領域保持優勢,阿里集團高瞻遠矚率先投入雲計算研發,並在成功後推向國內市場。


反觀百度和騰訊,由於在本領域優勢太大,發展雲計算的迫切性沒那麼高(因為還有很多領域需要資源投入),所以一直處在落後的位置。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他們的技術水平(算法上)落後。更何況,馬雲比的也只是目前的市場份額,從沒有說過技術上有巨大差異。


其實,這一切都源自於阿里重視運營而導致其在這一塊投入得比較早。

目前,國內的雲計算市場也正式進去了高速發展期,一旦百度、騰訊重視後加快投入,市場格局還未知。畢竟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旦巨頭都加入這場戰爭,大家比拼的才是真正的技術力量和服務體驗。

而最終的勝利者才會慢慢產生,目前還為時過早呢。


愛讀Ido科技


在雲計算這個概念剛出爐,人們都不知道雲計算是什麼的時候,阿里已經投入資金進行這方面的研發。由於雲計算的研發需要大量資金,因為這個問題,阿里巴巴內部還發生過重大的分歧,險些分家。

現在雲計算市場份額,國內阿里雲佔大約40%,在國際上,阿里雲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

由於雲計算越來越重要,騰訊、京東、百度、新浪都推出了自己的雲計算服務,即便是華為也推出了雲計算服務。


明月照小城


百度在雲計算上落後於阿里主要還是戰略佈局上失誤。自從在搜索引擎上取得巨大成功後,百度的贏利模式就集中於網絡廣告,在爭奪互聯網入口方面,除了百度搜索和百度地圖取得區大成功外,視頻領域意外敗給騰迅,內容領域輸給頭條,進軍電商、金融、外賣做個四不象,百度空有技術,在技術迭代上時時領先,在商業戰略佈局卻步步落後,出牌順序不對,一副好牌也給打砸了。

今年百度才全面推進百度雲,全方位進軍Al產業,並開放智能平臺,不能不說是加快百度大數據雲計算發展的好招,但面對阿里雲、AWS、騰訊雲、蘋果公司、中國電信這樣的數據巨頭,百度要搶戰大數據、雲計算的共公市場已是心有餘力而不足。百度未來大數據、雲計算的發展主要面向其Al業務應用系統的後臺支持上,做底層系統平臺才是百度的強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