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鉅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洛神賦圖》局部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洛神賦圖》局部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傳,僅存宋代摹本。同雅文化以宣紙水墨印製的《洛神賦圖》長卷即是宋摹本。

《洛神賦圖》全捲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展現了一種空間美。

二、唐·閻立本《步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印製《步輦圖》宣紙水墨長卷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印製《步輦圖》宣紙水墨長卷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現藏故宮博物院。畫卷描述了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的場景。經宣傳水墨印刷而成的這件作品,再現了原作的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具有珍貴的鑑賞和藝術價值。

三、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唯有《唐宮仕女圖》指的不是一幅畫,而是如《搗練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等主要表現宮廷仕女的畫的統稱。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印製的《簪花仕女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印製的《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為唐代周昉繪製的一幅畫,為遼寧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畫中描繪了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場景。

同雅開發的宣紙水墨印刷複製精品,由於印刷材質是中國傳統的宣紙、水墨,完好展現了原作風貌: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均細節精緻,氣韻精巧,如見原作。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印製的《搗練圖》長卷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印製的《搗練圖》長卷

《搗練圖》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緻的作品,唐代畫家張萱之作。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理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色彩上多使用礦物研磨顏料。

此卷《搗練圖》採用宣紙生紙、水性礦物顏料墨水印製,實現了絹本作畫色彩鮮豔,薄而厚重的視覺優點,再現了畫家細勁圓渾、剛柔相濟的墨線,和柔和鮮豔的重色,與原作效果相差無幾,是人們瞭解和臨摹張萱仕女畫,以及文化禮品饋贈的佳選。

四、唐·韓滉《五牛圖》

《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該作品原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五牛圖》長卷產品,北京同雅文化印製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五牛圖》長卷產品,北京同雅文化印製

這卷《五牛圖》,為宣紙水墨印刷長卷,開卷可見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作者對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須等部位的著意渲染,也被印刷凸顯了出來,牛有力勁健的筋骨和質感真實的皮毛,栩栩如生。這是礦物水墨的獨特印刷效果,也是宣紙適印性的體現。

五、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含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五牛圖》長卷產品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北京同雅文化《五牛圖》長卷產品

原作中的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造型準確精微,色彩絢麗清雅,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等等,這一系列的特點,均被印刷複製了出來。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原作是絹本,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卷宣紙水墨的《千里江山圖》,與原作一樣,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微觀可見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千里江山圖》卷軸裝,北京同雅文化手卷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千里江山圖》卷軸裝,北京同雅文化手卷

原作中的“青綠山水”,是用礦物質的石青、石綠上的色,而這卷的宣紙畫卷,印刷用墨即為水性礦物顏料墨水,最大程度再現了原作的質地氣韻。

為保護文物,《千里江山圖》原作很少展出,但通過宣紙水墨印刷,人人都可以擁有一幅可與原作相媲美的《千里江山圖》。

七、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清明上河圖》局部

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畫卷裡描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同雅印製的《清明上河圖》,選材為宣紙水墨,具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

八、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原畫最初是畫在六張紙上,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幅長卷,繪製完成後,幾經易手,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後兩段合璧展出難得一見。今由漢紙數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術,採用宣紙生紙一次完整印製而成。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富春山居圖》,北京同雅文化宣紙水墨長卷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富春山居圖》,北京同雅文化宣紙水墨長卷

“筆墨之於中國畫,等於靈魂之於軀體”,將此卷《富春山居圖》展開於案前,可見畫面墨色淡雅,作者所擅的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這種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與宣紙的效果,正是宣紙、水墨印刷品的獨特魅力。

九、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此圖勾勒秀勁而設色妍雅,畫家借皇家園林殿宇之盛,以極其華麗的筆墨表現出宮中嬪妃的日常生活,極勾描渲敷之能事。不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國重彩仕女畫中也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漢宮春曉圖》北京同雅文化印製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漢宮春曉圖》北京同雅文化印製

同雅漢紙水墨數字化印刷完美再現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與精湛的寫實功力,為收藏、贈送之佳品。

十、清·郎世寧《百駿圖》

《百駿圖》是意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繪畫作品,此卷為宣紙水墨印刷版長卷,整卷,顏色鮮明,細節精緻。

《百駿圖》,畫如其名,洋洋灑灑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臥,可謂取盡駿馬之態。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間的和諧關係。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百駿圖》宣紙水墨卷,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製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百駿圖》宣紙水墨卷,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製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何走出博物館?北京同雅文化

▲《百駿圖》宣紙水墨卷,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製

郎世寧在中國畫的基礎上,注重形象的解剖結構、光影效果及立體感,創造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繪畫新風格。細細賞析此畫卷,可見駿馬,還有人物、山水、草木,無不精緻寫實,形象逼真,給予人們足夠的空間,令人產生無邊的遐想。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隨後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被束之高閣。

少數有幸能夠親眼目睹的人們,感嘆它們絕世的驚豔和一世的盛名,卻也哀嘆它們的承載體垂垂老矣,雖有各種各樣的專業技術手段保護,卻彷彿一個不經意,就要化為塵埃離我們而去。

同雅文化所開發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系列長卷產品,以高度複製、氣韻再現的形式,帶《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走出博物館,走進千萬家,同時也為客戶書畫禮品定製開發提供了新的選擇:可植入LOGO、簽名等信息,尺寸隨心選,裝裱絹錦的材質、紋樣也有多重選擇。詳情可登陸北京同雅文化官網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