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歷代書法大師之所以偉大,並非他們在技巧上如何不可企及,關鍵在於他們對於歷史上的創作模式從文化到心理的深刻理解與巧妙運用。縱觀曼翁先生獨特的藝術風格,我以為以下五個方面基本包孕了他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極飾反素,歸於平淡。

劉熙載《藝概》雲“白賁佔於賁之上爻,乃知品居極上之文,只是本色。”曼翁先生選擇了“白賁”的美,即絢爛之極,復歸平淡。他認為有色達到無色、自然樸素的白賁之美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文與質的關係上,要質本身發光才是真正的美。因此,他並非滿足於常人欣賞的“錯彩鏤金,雕繢滿眼”的美,而更傾心於“初發芙蓉,自然可愛”的美。曼翁先生的書法、金石包括他從不肯輕易示人的繪畫,乍看是不經意,不過信手為之,逸筆草草,其實這是熟練之極,不求工而自工。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唯道集虛,計白當黑。

曼翁先生十分重視書法篆刻藝術中的虛空要素。他常以莊子的“虛室生白”說講唐人絕句“無字處皆其意”的高超妙絕。他懂得要發揮老子“有無相生”的哲學觀點,達到“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作品中不難看出虛靈中傳出動盪,神明裡透出幽深,勁力內含,英華外溢,風神卓犖,自立體貌。以虛帶實,化實為虛,求得神妙境界。曼翁先生的書法點線已不是單純的僵死的墨象,而是別構一種靈奇。他的用心所在,正是在無筆畫處,這裡是飄渺天倪、天造化工的境界。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澄懷觀道,窮理盡性。

書法藝術的意境不是一個單層浮面的文字再現,而是一種深層的創構,從直觀感覺到最高靈境,如古人評畫一樣,“始境,情勝也;又境,氣勝也;終境,格勝也”。終境,則是作者氣格的昇華表現。曼翁先生從古代哲學思維中的物我交融的認識,領悟色相聯繫微妙至深的禪境,結合現代哲學的理性,站在時代的高度,追求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直探生命的本質與律動。靜穆深沉的觀照與蓬勃生髮的生命構成了他藝術的二元。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唯觀神采,不見字形。

“形”是書法字體基本形式結構,“相”即書藝的意象。“無形之相”的高格深永之意是曼翁先生真正追求的。他常以古人“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之訓為準則,唯觀神采,不見字形,歸真返樸,達到融法度於無形、傳性情於毫端的自由王國。為使書法達到“神似”高度,他堅持“無意於書”才能“情意盤礴”用筆自由馳騁,心筆交運,筆隨意行,意不在書,而得於書。他一貫主張要追求窮源,要向上學,取法乎上,可使筆墨入古,風格超越時流。疾呼要“脫俗”。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作意在先,意與靈通。

曼翁先生崇尚自然簡淡的重意思想,他的作品往往做到“筆不周而意周”。他已在退闇老師的基礎上打破“平”“周”的界框,波濤起伏,力求變化。變則通,通則生,“最嫌爛熟能傷雅。”作品常以意運筆一氣呵成,體態萬千,備極眾妙。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沙曼翁先生的書法篆刻藝術美學思想和藝術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