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中国书画艺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发展

言恭达:中国书画艺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发展

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展出

新年伊始,朋友圈反复被刷屏。网易云音乐从高频歌词、听歌总量、深夜听歌习惯等维度,分析了个人听歌报告,为每个人得出了“世界”“时间”“永远”“爱”“心”“希望”“阳光”等年终总结,好多朋友惊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么有格局。其实,网易早就在根据用户听歌习惯定制个性化音乐,也曾在2016年发布《听歌多元化时代到来——网易云音乐2016上半年用户行为大数据》报告,根据汇集了每个用户的大数据分析,总结出了2016年上半年音乐市场和用户听歌行为的现象和趋势。(据2018年1月5日《中国文化报》)

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大数据似乎比我们自己更懂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国书画艺术如何发展?书画艺术家应该怎么做?言恭达先生在《艺思录》中指出:

“目前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化语境下,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受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西方艺术价值观的冲击与消蚀,某些中国书画作品民族立场的转移、核心价值的颠覆……中国书画艺术的当代发展亟待架构文化理想,重视文化价值,需要书画家文化身份的重塑和艺术心灵的回归。因此,今天我们思考大数据时代中国书画艺术如何发展?我认为应有以下四方面的定位——

一是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的定位。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实观中国梦的必要的条件,中国书画是养心的文化,中华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中国书画才活着。

二是科教兴国层面的定位。大数据将人类的知识经济、信息技术迅速提升,改变了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教育、培训、研究、交流推广以及展示、收藏、交易等各方面,我们必须适应并优化科技文化环境。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数据十分有效地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推广、普及包括收藏带来了福音。另外一方面,在知识扁平化的社会格局中,经典作品高仿及当代创作精品仿冒的阴影日益迫近和危害着文化市场的空间。而在中国书画的创作、研究的艺术本体上,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不能被高科技所异化,使技术替代艺术。

三是文化产业层面的定位。大数据对社会文化产业在传统意义上的飞跃是无可非议的,就高清扫描这一项来说,带来了传统和当代的经典作品普及、传播、交流、推广的无限的时空性,也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叠加效应。

四是时代文化创造层面的定位。中国书画的传承,其本质意义是时代的文化创造。今天的经典艺术创造和积累是明天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因此我们要把数字化的运作放在艺术创造的空间的营造和发展上。”

“在今天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一个书画家,他最重要的追求是人文品格与时代人文关怀。他应该而必须做到:阳光下感恩时代,文化中敬畏传统,民生里关爱大众!是人民养育了艺术家,是时代推出和造就了我们这批书画家,我们今天没有理由不回报社会,感恩时代,感悟生活,感知民生,实现艺术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效应。鉴于此,一是要坚持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创作出一个书家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以时代的文化创造体现时代的文化积累,从而彰显艺术品质中的文化价值;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与服务,通过真诚而又纯粹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来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善作品中所透析的时代人文精神。维护全社会文化利益的公平,体现现代人文关怀。不能想象,一个不具备对现实关怀的作家、艺术家能留下传世经典!”

大数据时代对于中国书画艺术发展而言,既存在重大发展机遇,也有一定挑战。根据大数据技术的现状和特点,既要做好传统书画艺术的保护、继承,又要具备创新意识,推动书画艺术与科技进步的融合。

(抱云堂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