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的前兆與解決方案

攜手支持養殖業,一起傳遞正能量

在蛋雞生產過程中,蛋雞產蛋率下降是蛋雞養殖最常見的問題,然而究其原因是十分複雜的,營養不良、病菌傳染、各種應激、管理不當等等,產蛋下降往往有一個過程,有長短不等的前兆,只有及時準確的找到原因,並及時加以解決,才能避免損失,那麼我們該如何判定這些前兆呢?

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的前兆與解決方案

一、前兆特徵

前兆一:開產日齡遲遲不到。蛋雞一般在17周齡見蛋,19周達5%,蛋率達5%即為開產日齡。推遲1周以上標誌該雞群產蛋性能下降。

前兆二:開產日齡大大提前。性成熟早於體成熟的雞,體重偏輕,開產早於2周以上的雞群,產蛋高峰期維持時間變短,產蛋期死淘率高。

前兆三:沒有產蛋高峰。雞群沒有明顯的較長時間的產蛋高峰期,預示著雞群產蛋性能嚴重下降。

前兆四:產蛋高峰期維持時間短。正常開產後3周-4周後即達產蛋高峰,90%以上的產蛋率持續120天以上。超過4周仍未達高峰,說明雞群產蛋性能下降。

前兆五:停產時間提前。正常商品蛋雞產蛋52周,但由於前期管理不善,後期營養缺失等原因,提前結束產蛋而淘汰。

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的前兆與解決方案

二、解決方案

對策一:高標準做好育成期的各項工作。產蛋性能的好壞最重要的原因是育成期的各項指標是否達標,體重、脛長和均勻度三大指標是否達標。具體表現在:

1、1月齡要胖。蛋雞5周齡的體重決定一生的產蛋性能(即35日齡定終生),5周齡的體重大,育成期和產蛋期的成活率才高,開產才早,產蛋高峰保持的時間才長。

2、兩月齡雙達標--體重和體型的雙重標準。體重高於或低於開產標準,一般就很難達到產蛋高峰。體型通常用脛長來衡量,脛長是由腳底向上量到跗關節頂部的長度,如8周齡海藍褐蛋雞的脛長應達83mm,體重640克。

3、均勻度要好。均勻度好指體重、體型、體成熟和性成熟四個均勻度都達標,個體間相差越大,表示均勻度越差,造成產蛋率不穩,產蛋性能低。均勻度小於80%,必須採取相應措施。

對策二:開產前體成熟和性成熟要同步。

性成熟的標準是雞隻臉紅、開胯。是否體成熟:一看主翼羽的更換,有1-3對主翼羽未更換即見蛋是正常的;二看體重是否達標。“適時換料”是指體重達到標準才換料而不是隻要達到8周齡時就換育成料。體重小,主翼羽更換少、脛長不達標、初產蛋重小等,都是未達到體成熟的標誌。只有性成熟和體成熟同期達到標準才能迅速地達到產蛋高峰。

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的前兆與解決方案

對策三:

根據雞群狀況改變飼料營養。

三週齡前可用肉仔雞料喂出小胖雞,以後也要用營養水平較高的育雛料直到脛長達標(一般83mn)才換育成料。喂產蛋料後,產蛋率按規定時間上升,蛋重也小,如果雞群和飼養管理都正常,應檢查飼料質量,一般飼料能量不夠則產蛋率低,蛋白質不足則蛋重小。

對策四:嚴格執行科學的光照程序。

蛋雞80日齡後性器官就開始發育,這時要開始控制光照,特別是100日齡以後的光照時間要達標,不能縮短也不要加長,光照強度不能減弱也不要加長,否則會使性成熟拖後或提前。

對策五:挑雞。找出低產雞和假產雞及時淘汰。對雞群脛長進行檢查,在開產雞中挑出冠子不紅或不“開胯”的雞,在產蛋中期挑出雞喙、腿鮮黃的胖雞,放在籠中加以觀察,剔出局部換毛的雞。

對策六:加強雞群管理,做好雞群產蛋保健,預防各種傳染病。有的雞群在飼料、環境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突然產蛋量下降或出現異常蛋型,要考慮疾病原因,準確診斷,積極治療,疾病治好以後使用增蛋素,可以促進雞隻卵巢和輸卵管的保健,快速恢復蛋雞產蛋性能,延長產蛋高峰,增加經濟效益。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在雞群沒病的時候,使用增蛋素也可以全面提高產蛋性能,提高產蛋率,改善蛋殼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