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禮記》中對於“婚禮”的描寫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婚姻

是以你之名,冠我之姓的甜蜜

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美好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婚姻,是一種神聖而親密的締結關係

每個女孩都想穿著潔白的婚紗或大紅的嫁衣

踏入婚禮的殿堂,迎接美好的新生活

但是在一些國家

結婚卻成了女孩們一生之中的痛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童婚

在女孩還在兒童的時候就要結婚

丈夫一般比新娘都要大的多

但這不是蘿莉與大叔的結合

它是一個帶有摧殘性的詞

它不是一個秘密

但卻無法將它徹底廢除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稱

全球“兒童新娘”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印度

半數以上來自南亞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印度的童婚習俗具有很長的歷史

在吠陀時期,童婚習俗就在印度出現

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都有記載並肯定童婚

史詩《摩珂婆羅多》中多處記載了童婚習俗

《摩奴法典》中明確規定道:

30歲的男人應同12歲的幼女結婚

24歲的男子應同8歲的幼女結婚

《梵天往世書》中甚至提到

幼女4歲以後就可以結婚

在印度人的宗教觀中

讓女孩子在發育之前結婚

父母死後可以升入天堂

並且印度有著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觀念

對女性充滿偏見和歧視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女孩子生下來後

就註定要淪為生育的工具

得不到別人對他們的尊重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印度政府在1929年通過禁止童婚法

但未奏效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歲、18歲

但童婚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

在經濟落後的農村

人們認定教義重於法律但在很多地區

尤其是山區部族,童婚依然很盛行

每年5月印度的很多地方

都會舉辦大型的兒童集體婚禮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印度童婚習俗,封建宗教觀念下的糟粕,註定了女孩們的痛苦命運

生在和平安穩的年代

願婚姻是每個人

人生中另一段幸福生活的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