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要講禮,所謂非禮勿動勿視勿聽勿言,那麼禮最早指的是什麼呢

中國可謂是禮儀之邦,在各種場合做不同事情都會遵循一定的禮數,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說到禮,大家一定會想到孔子,確實,“禮”和“仁”是孔子基本思想的中心,在孔子之前,即有夏禮、殷禮和周禮,而又以周禮最為完善。

拜年要講禮,所謂非禮勿動勿視勿聽勿言,那麼禮最早指的是什麼呢

禮在現代生活中總是被賦予道德上的意義,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禮貌

尊重長輩、老師、同學

態度友好,樂於助人

人情世故

.......

禮的涵義隨著時代的變遷被賦予了多重含義,當然這也歸功於中國漢字的魅力,那麼,早在兩千多年前,禮在孔子看來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

拜年要講禮,所謂非禮勿動勿視勿聽勿言,那麼禮最早指的是什麼呢

有四種上升到哲學層面上的涵義:

首先,禮是一種形式或者儀式

這在當時尤指那些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等的儀式。“禮”是特定的行為主體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按照特定的程序來實施對特定對象的特定活動,在活動的展開過程中體現其價值和意義;“禮”不僅僅是象徵性的行為,也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

簡單點,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場合,說合適的話,做正確的事才是“禮”,千萬不要在任何場合都搞怪喲!

拜年要講禮,所謂非禮勿動勿視勿聽勿言,那麼禮最早指的是什麼呢

其次禮是一種規範

實際上儀式本身也是一種規範。它的使用效果是針對特定人群才有效,“禮”是通過行為主體展開的,主體的全部活動既是這種規範力的彰顯,同時也直接影響到這種規範力及其絕對性所呈現的效果,在此意義上,“禮”彰顯出主體的價值和意義,即“因人而成禮”。

而此時“禮”顯然是一個人內在的為人處世的標準,是內在道德修養的顯現

拜年要講禮,所謂非禮勿動勿視勿聽勿言,那麼禮最早指的是什麼呢

就像聯合國基金會上的王源小哥哥一樣

再次,禮是一種生活方式

孔子繼承周禮,同時也大大擴展了“禮”的範圍,使得“禮”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人的言談舉止,與人關係密切。“禮”是一種生活方式,意味著“禮”不僅是作為社會或他人所接受的某種規範或原則,而是需要放到現實生活中“履之”、證之的東西;也意味著“禮”的規範力的加重,人應該過著“有禮”、“規範性”的生活。

這也就是說,禮不僅僅是一種被文字加以詮釋的理論,而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的實踐

拜年要講禮,所謂非禮勿動勿視勿聽勿言,那麼禮最早指的是什麼呢

最後,禮是一種存在,上升到哲學的層面來說

“禮”構成了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並且證明人的全部實踐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意義上,“禮”構成了人的存在本身。“禮”是存在”意味著人在“禮”的習得中完成了“自我教化”,使自己從“孤獨的自我”中走出來,證成自己是一個“類”的存在,從而完成了自己的社會性存在的提升,找尋到自己的存在本身,也即意味著“禮”在“禮”的規範和踐履中證成了人的價值和尊嚴。

拜年要講禮,所謂非禮勿動勿視勿聽勿言,那麼禮最早指的是什麼呢

簡單點,也即“我”是一個動態的人,別人只有注意到“我”的言行舉止或者“我”主動的向別人展現自己的時候,別人才能夠認識“我”,而“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所呈現的“禮”已經說明了。

生活應該簡單隨意點,但是在一些場合還是應該要有禮數的,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對一些事情的看重,同時也是個人內在的一種展現,所以,大家過年走親訪友的時候一定要玩的開開心心,多多注意禮儀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