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爲「丑」那一列的人和物

在看不見的世界裡,“高貴”踐踏著“卑微”,“美麗”傲視著“醜陋”,“虛偽”戰勝了“真實”,“紅顏”變成了“禍水”,是非價值觀念逐步趨向理解為美醜界定,但究竟什麼是美,什麼又是醜呢?現在看一下那些被醜化了的人或物吧!

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為“醜”那一列的人和物

經典《西遊記》是八零後、九零後的童年回憶,隨著西遊題材的的影視作品的不斷翻拍,故事所表達的涵義,觀眾關注的重點也是各有差異,對於二師兄豬八戒的印象就是,八戒是一隻豬,八戒很醜,脫離了“八戒”原本美好的希冀。“八戒”其實是佛教中修行的戒規,有八條,分別是:

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為“醜”那一列的人和物

此八戒非彼八戒

“八戒”本意為佛教信徒所應守奉的八種戒規,剋制慾望,修煉德行,進化心靈,本是一種向善的行為,但如今,一提起八戒,人們就自動與“豬”、“醜”等字詞相對應起來,成了一個貶義詞了,甚至在說話或者文字表達中經常會出現“好大一隻八戒呀”等這樣的句子,雖說增強了趣味性,但是其最傳統的文化涵義還是應該要知曉的。

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為“醜”那一列的人和物

看我無辜的眼神

其次,“醜八怪”。相信大家都聽過薛之謙的歌——《醜八怪》吧,歌很好聽,歌詞也很不錯,含義深刻,但你知道“八怪”其實並不醜,而”怪“也並非”醜“的意思嗎?

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為“醜”那一列的人和物

歌很好聽

“醜八怪”一詞源於揚州八怪的故事。中國繪畫自明末清初一直受到保守思想的禁錮,畫壇缺少生氣,這一萎靡之風引起了有識之士和英才畫家的不滿,不是在揚州出現了一批力主創新的畫家,他們推陳出新,我從我法,其中畫風獨特顯著的八位被被稱為“揚州八怪”。

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為“醜”那一列的人和物

網絡素材——揚州八怪

八怪分別是鄭板橋,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鱓,汪士慎,但當時一些囿於傳統的畫家認為“八怪”的畫超出了法度,於是便對八怪加以貶抑,蔑稱為“醜八怪”,說他們“示嶄新於一時,只盛行於百里”,然而在今天“八怪”那種“抒發自己心靈,縱橫馳騁”的肆意則是讓人大加讚賞的。

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為“醜”那一列的人和物

而在當今社會里,“醜八怪”更多的是被指稱為外貌醜陋的人,變成一種言語上的人身攻擊。這世上總有些人,符合人們審美的就被讚美,不符合的就是卑微的,但卻總把他們評判的美與醜加以比較,將自己所謂的美醜是非觀加以擴散造成社會的美醜觀。

八戒不是豬,八怪也不醜,細說那些被化為“醜”那一列的人和物

自信才最美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閉月羞花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不必非要將“美”或“醜”附加到一個人身上,瞭解“八戒”,盡力做到,才不會成為所謂的“醜八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