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嗎?

所謂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時頭要碰地。這是最敬重的行禮方式,是針對天、地、君(皇帝)、師、父的。跪拜是尊敬到極點的象徵,下跪表示內心誠服。三跪九叩是大禮,表示內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誠心,是拜神最大禮節。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嗎?

古代社交禮俗中相見時行跪拜禮是使用年代最長、使用層面最廣的基本禮儀。直到辛亥革命廢除這種禮俗之前,跪拜禮還一直在廣泛使用。這是因為古人習慣於席地而坐,坐姿是兩腿盤膝,臀部靠腳後跟。以兩膝拄地則為跪,跪而俯伏向下行禮則為跪拜。

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定禮儀。

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見面禮節。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學生拜老師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這種跪拜形式。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於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頭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頭碰到地面並且要停留一會,動作舒緩。是下對上見面時表示畢恭畢敬的大禮,舊時給尊長者寫信,在開頭時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樣即源於此。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嗎?

頓首,又稱"稽顙"、"叩顙",也稱為"叩頭"。是拜禮中次重者,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輩之間互相表示敬意的禮節。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頭觸地後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後來引申為書信語的開頭或結尾,其意思如同現代書信語的"向您問好"、"致敬"等等。頓首(稽顙)表示哀慟之至和特別崇敬之意,用於兇喪非常之事。之後亦演變為請罪之拜。

空首,又稱"拜手",簡言"拜"。是古代上級對下級表達謝意的禮節,或為者是君王祭天,不失尊者至尊。施禮者身體呈跪姿,先跪而拱手,再俯下頭但不接觸地面,與心平。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嗎?

以上三種禮節均屬"吉事之拜"。

接下來這三種屬於"凶事之拜"。

振動,是喪禮相見中最隆重的跪拜禮節。這種禮節的形式不僅要"頓首",還要雙手相擊,哭天喊地,渾身戰慄不已,表示對喪者悲痛哀悼。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而拜。振動是喪禮相見中最隆重的跪拜禮。

吉拜,就是正拜,男尚左,女尚右。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禮俗,三年期後和喪家相見時行'吉拜禮'。

兇拜,服喪三年期內,或喪禮用的禮節,男尚右,女尚左。兇拜是居喪期間答拜賓客的禮節。兇拜是居喪期間答拜賓客的禮節。這一禮節形式是先"頓首"拜,然後"空首"拜。喪家在三年居喪期內以此禮答拜賓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謝之意。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嗎?

以下"三拜"與吉凶無關。

奇拜,奇為單數,"奇拜"即拜一次。

褒拜,即拜兩次或兩次以上。褒拜是行拜禮後為回報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報拜"。

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數,不是獨立的跪拜形式,體現跪拜的隆重或嚴肅程度。

肅拜,肅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禮的一種。拜時跪雙膝後,兩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時低下頭去,到手為止,故又稱"手拜"。肅,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後來在書信來往中,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往往上"謹肅"。婦女行禮也稱"端肅",即源於此。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嗎?

除了九拜之外,實際上還有一拜,也就是”十拜“:

俠拜(第十種),女子見男子,女子先拜,男子答拜,女子再回拜,這一套動作就叫"俠拜。

辛亥革命時,在臨時大總統大會上,孫中山提請廢止跪拜禮,以普通相見為一鞠躬,最敬禮為三鞠躬。全體代表一致決議通過。"三跪九叩"這一帶有濃濃奴性色彩的儀禮也就被湮沒在歷史之中了。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嗎?

三跪九叩表層上代表了一種對他人的尊重。但實則這是一種封建的象徵,也是一種權利的作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