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這些政策爲你解憂~

大学新生,这些政策为你解忧~

大学新生,这些政策为你解忧~

又是一年發榜時,又到一年入學季。

每當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已被高校錄取,卻因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為學費犯愁的考生。

其實,貧困家庭的考生並不需要為大學學費擔憂。國家已有一整套完善的政策,確保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各個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十多項資助措施

保證學生不會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十二年苦讀磨一劍,春華秋實。仗劍走天涯的少年豪氣,可能讓你對即將來臨的高考無所畏懼,但早已懂事的你,也許會擔心上大學會給父母增添支付學費和生活費的負擔。這封信想給懂事的你再劃一劃‘重點’,理一理‘解題思路’。”這是《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致高中畢業生的一封信》中,充滿溫度的文字。

信中還寫道:“當前,國家已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形成了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學費補償貸款代償以及校內各種獎助補等在內的十多項資助措施,決不會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具體解題思路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

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後‘三不愁’。”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入學前不用愁”,是指貸款辦在家門口。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新生可以向當地縣級學生資助管理部門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解決大學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在校期間的助學貸款利息都由國家負擔。此外,中西部20餘個省區市家庭經濟特別困難新生,還可以申請新生入學資助,解決路費和入校後的短期生活費問題。

所謂“入學時不用愁”,是指當新生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會看到隨錄取通知書寄送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和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若需要幫助,可以根據要求如實填寫調查表,到鄉鎮(街道)民政部門、村(居)委會、原就讀高中任何一家單位核實蓋章。如果沒來得及辦理助學貸款,或沒籌夠上學費用,報到時可憑此表通過學校的“綠色通道”直接報到入學,緩交學費和住宿費。

所謂“入學後不用愁”,是指在新生入學後,學校資助部門將開展家庭經濟困難認定,並依此確定資助措施。

如,解決學費、住宿費問題,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解決生活費問題,以國家助學金為主;解決臨時性困難,以臨時困難補助等為主。如果新生想提高綜合能力,並貼補生活支出,可以申請勤工助學;如果學業優異、表現突出,還可以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及校內設立的各類獎學金。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幫助貧困學子掃清第一道難關

所謂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由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接受高等教育學生(含預科生)發放的,學生和家長向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機構申請辦理的,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讀期間所需的學費、住宿費的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信用貸款,不需要擔保或抵押,學生和家長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

作為重要的資助形式,多年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許多家庭困難的學子在走入高校大門前就切實解決了後顧之憂。不久前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聯合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區域開發局專門在長沙召開了2018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受理工作啟動會,明確要求“2018年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受理工作務必牢固樹立一個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應貸盡貸;緊緊鎖住一個目標——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資助網絡已覆蓋

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在內的各教育階段

記者瞭解到,如今,一張包括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各級政府、各高校以及整個社會在內的資助網絡已經搭建,覆蓋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本專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在內的各教育階段。而為了更好地開展資助工作,各地各校也進行了多種探索和嘗試。

各地各高校在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還要提醒學生警惕各種“校園貸”“套路貸”“回租貸”等,警惕各種打著獎助學金旗號的詐騙行為。

“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不要上騙子的當。有困難,找教育部門、找資助中心、找學校;拿不準,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也提醒廣大新生。(來源:人民日報)

監製:郝彥暉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