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一個決定對中國版圖貢獻至關重要,去世後舉國降半旗

在清朝歷史上,出現過兩位非常著名的女性,一位是清初的孝莊太后,另一位是清末的慈禧太后。大部分中國人或多或少都對這兩人有所耳聞。不過,清朝還有一位女性雖然名氣遠不如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但她所做出的歷史貢獻卻非常巨大。她就是清朝的隆裕太后葉赫那拉·靜芬。

此女一個決定對中國版圖貢獻至關重要,去世後舉國降半旗

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的姓氏就是葉赫那拉,那麼隆裕太后和慈禧太后同姓,兩人是不是有什麼關係呢?答案就是侄女和姑媽的關係。隆裕太后的父親葉赫那拉·桂祥是慈禧太后的二弟。自從慈禧唯一的兒子同治帝去世後,孃家人就成了慈禧在世上唯一的親人,所以她對自己的孃家人特別關照。

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欽點自己的侄女靜芬嫁給光緒皇帝。對慈禧而言,這樣的安排顯然非常符合她的期待。不過對光緒帝來說,這位慈禧欽點的皇后卻讓他很不滿意。所以,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會有什麼幸福可言。

此女一個決定對中國版圖貢獻至關重要,去世後舉國降半旗

隆裕皇后姿色普通,平日裡又不苟言笑,所以很不招光緒帝的待見,兩人大婚後沒多久,關係就變得形同陌路。在做皇后近二十年時間裡,隆裕的存在感很低,一方面是光緒帝對她愛理不理,另一方面是後宮中的大小事務,都由慈禧太后拍板決定,所以隆裕這個中宮之主的位置就形同虛設。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慈禧在臨終前,指定大清皇位由醇親王載灃之子,時年未滿三週歲的溥儀來繼承,即宣統皇帝。按照慣例,隆裕從皇后變成了太后。

宣統皇帝即位後,隆裕太后效仿她的姑媽,開始垂簾聽政。同時,宣統帝的生父醇親王載灃擔任攝政王之職。兩人共同輔佐幼主打理大清江山。不過,無論是隆裕太后,還是載灃,兩人在治國理政上的才能都非常有限。原本就已經風雨飄搖的清朝在他們的治理下更進一步衰落了。

此女一個決定對中國版圖貢獻至關重要,去世後舉國降半旗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隨著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多次召見滿清宗室王公一起商議對策,大部分宗室王公都主張要和南方的革命黨人拼個魚死網破,但卻拿不出什麼具體辦法。這就使得原本優柔寡斷的隆裕太后更加六神無主了。

最後,在袁世凱等人的遊說下,隆裕太后於1912年2月12日頒佈了《清帝遜位詔書》,清朝滅亡。

歷史上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非常高,但卻往往忽略了隆裕太后決定和平讓位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在《清帝遜位詔書》中,有一句話非常重要,那就是:“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將清朝所轄的全部領土和人民,都交付於中華民國。在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終結之時,國家都會出現一段長短不一的四分五裂時期,唯獨清朝結束時,中國版圖基本保持了原樣。隆裕太后在這裡面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沒。

此女一個決定對中國版圖貢獻至關重要,去世後舉國降半旗

1913年,隆裕太后病逝。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下令全國降半旗致哀三日。各國駐京使館也都下半旗致哀。隆裕太后的靈堂擺在故宮太和殿,靈堂上方懸掛著“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民國政府為前朝的太后舉行如此隆重的國葬,這也是對隆裕太后生前貢獻的最大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