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這是關於“信陽毛尖”的第六篇文章,本期主要講:“信陽毛尖”茶園的建設。

所謂的新型茶園,是用現代科技開墾、栽培、繁育和管理的綠色茶園、良性生態茶園、無公害茶園等。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新茶園開墾所要具備的條件

1

園地選擇

建設新茶園,園地選擇至關重要。信陽各地在建設新茶園之前都對土壤、氣候條件進行調查研究。

2

土壤條件

查明土壤酸鹼度,土壤呈酸性,可以種茶。有條件的還可以分析土壤化學成分和物理結構,作為今後管理和改良的參考。同時要求土層厚度100釐米以上,以壤土為好。

3

氣候條件

要注意當地微域氣候的調查,山南山北,山頂三腳有什麼差異。要求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相對溼度百分之七十以上。年均溫度14攝氏度以上。

4

地勢條件

坡度一般以不超過25度為宜,否則水土沖刷嚴重,而且開墾費,成本高,茶園採摘、管理都比較困難。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建設高質量新茶園的標準是實現茶樹良種化、茶區園林和栽培管理科學化。

第一

茶樹良種化

茶樹品種優劣,直接關係到茶葉的產量和質量。良種對提高鮮葉自然品質、增強抗病蟲害能力、控制產期洪峰和實現機械化作業都有重要影響。

第二

茶區園林化

茶區範圍內要實行山、水綜合治理,充分利用不同層次的氣候資源,根據地形、地勢,園林結合,茶園成片,適合專用管理。

第三

栽培管理科學化

應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綜合防治,採養結合,適時耕作,採用最新高產優質技術,不斷提高勞動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茶園建設可分以下幾點

01

開墾

園地選好後,要清除雜物,修築梯田,抽槽換土。坡地茶園修梯田主要是為了改變天然地貌,消除或減緩坡度,保水保土保肥,便於引水澆灌。因此,梯面要有適當的寬度。種一行茶樹至少要2米寬的梯面,以適應茶樹生長,便於日常作業。梯長60-80米之間,同梯等高等寬,大彎隨勢、小彎取直、梯壁要堅固,梯高控制在1米左右。

02

種植

茶園合理密植可以在單位面積上增加綠色覆蓋度,提高光能利用率,減少水土流失,促進樹體生長髮育能力,有利於芽葉產量的提高。一般通行的密植程度主要是雙條密植方式,行距為1-1.2米,穴距為0.3米,穴深3-4釐米,每穴播種子4-5粒;移植的每穴栽2-3株形成1叢,每畝2000-3000叢。

03

茶苗移栽

移栽時期,在信陽氣候條件下以晚秋和初春為宜。秋季在霜降前後,因這個時期地上部正直旺盛時期,移栽後根系恢復生長快。初春移栽一般在3月份進行,應選在陰雨天進行。

04

防凍

防凍害的措施,各地有許多寶貴經驗,有的在種植的當年,秋季多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溫度;有的在幼苗旁進行培土,或者用稻草鋪蓋苗旁兩側;有的利用行間種植冬季綠肥的莖杆,留在行間作為擋風之用。

05

施肥

茶樹的幼苗的幼年期,營養生長正值優勢期,必須加強肥培管理。信陽茶農在幼苗出土第一次生長結束後,進入第二次生長時,施1-2次水肥。秋季11月時再施用堆肥,每畝施1000-1500公斤。第二年春季茶芽萌發之前,再次施肥。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信陽毛尖茶園建設常用的科學方法

速生矮化密植茶園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茶樹矮化密植栽培法是上世紀7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栽培方法。所謂矮化,是指樹冠高度比常規茶園樹冠低三分之一左右。所謂密植,是指行條列式為多行條列式,每畝苗數為常規茶園的3-5倍它的特點概括起來為“一年種,二年採,三年就豐收”。實踐證明,它比常規單條栽植茶園投產早,見效快。

良性生態結構園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良性生態結構園是一個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協調的有機體。茶園,茶樹的物質輸入大於輸出,茶園生態系統處於良性循環中,可為茶樹的高產、穩產、優質,提供物質,能力供應。

無公害茶園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收到關注,無公害已成為茶葉消費者的基本要求。為提高“信陽毛尖”的質量和競爭力,從源頭上控制茶葉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數量,用無公害農業方式保護和改善茶區生態環境,促進茶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下一期主講內容:茶樹的栽培管理

希望以上的內容對大家有用,如有更多問題,歡迎留言。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無意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信陽毛尖”系列之六:從源頭做起,新型茶園的創新建設

茶|葉|之|家

國內專業的茶葉知識分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