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哈佛學生每天只睡三小時?不存在,真正的學霸對人生有掌控感

最近,一位名叫約翰·菲什(John Fish)的哈佛學生在社交網絡上火了,他用視頻記錄下了自己在哈佛的一天。在視頻中,他分享了自己一天的計劃,上課、寫作業、看書、冥想、健身等一個都不落,並嚴格執行。而當自己覺得累了,需要休息的時候,竟然選擇了做線性代數。這樣會規劃、超自律的學霸,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傳聞哈佛學生每天只睡三小時?不存在,真正的學霸對人生有掌控感

學霸是哈佛大學計算機系的一名學生,不僅拿到了GPA4.0的好成績,而且堅持一個星期看完一本書,保證一天睡9個小時!他平常喜歡錄一些視頻,與大家分享他在哈佛的學習、生活,目前在YouTube上有27萬名粉絲,已經是一名“網紅”了。

這些視不僅僅是記錄一些日常,更重要的是總結自己的思考。從這些視頻中,我們能看到優秀的人是如何讓自己保持進步的,他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做到最好,並且堅持記錄和反思。

關於學習霸分享了這些“真經”

如何進入哈佛講述了自己從年級發現自己很擅長田徑,因而堅持訓練。同時,他開始著力提高成績。此外,他將課外活動的重點放在了科技項目上,會參加一些相關會議和活動

他在學業、跑步和科三個方面保持專注,不僅

SAT成績取得了1540分,也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項目的銀獎,還在田徑賽場上有所收穫。最終,他以田徑特長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以運動員的身份在哈佛計算機系學習。所以,在申請美國名校時,一定有自己深入鑽研的領域,不一定要參加太多的活動,而是要保證高質量。

學習的原則

適宜的學習

學習25,休息5分鐘

記錄每天的生活並反思

暫時退出社交網絡

利用零碎時間閱讀

找到你真正熱愛的事

制定優先級

傳聞哈佛學生每天只睡三小時?不存在,真正的學霸對人生有掌控感

如何應對考試

考試心態

永遠把當作遊戲,想象自己這一整年所付出的努力,與學習做的鬥爭,將考試看作是所有努力都得到回報的時刻,以及展示自己能力的時刻。

知識點索引

認真翻一遍課堂筆記(先,你得有筆記。)然後把關鍵概念找出來,列在知識點索引上,儘量把它精簡到正反面一兩頁紙的容量。接下來,假裝自己是老師,試著把所有知識點從頭到尾解釋一遍,因為真正掌握某種東西的最好證明就是你能把它解釋給別人聽

做練習題

當掌握了知識點之後,可以在上找這門課的真題做練習,熟悉老師的出題類型。

照顧好你自己

吃好睡好,做一些鍛鍊,證自己處於一個好狀態。

如何過上更有意義的人生?

程序員也要懂人知識

在他的日程表中,我看到他學習瑞典語。對此,他解釋說,學校的意義在於人的全面發展,僅僅成為一個更好的程序員不一定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生活遠比這複雜得多。當然,這也是哈佛作為人文院校的一個特點。

他還喜歡寫文章。比如,當讀到《心流》這本書,他便思考可以從一個學生的角度出發寫一篇文章,將《心流》的理論應用到教育體系中,學校應該是一段令人享受的經歷,應該是有趣的,他認為可以通過書中的方法使學習變得有趣

學霸的煩惱

順利在哈佛學習一年並獲得GPA 40這樣的優秀成績之後,他有些不開心,感到迷茫。他錄了一個視頻,名為why my 4.0 at Harvard was a failure(為什麼在哈佛拿到4.0的GPA是一種失敗)。 因為他發現自己的一直以來的生活,只是完成別人給出的任務,學習只是為了考試,看書只是為了寫作業。一旦完成任務,就會缺乏學習動力。

於是他決定利用瑣碎的時間讀書,一週讀一本,還專錄製視頻介紹了開始大量讀書之後自己的積極改變。

如何找到自己的激情

菲什認為,找到自己激情的方法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量以技能為基礎的活動中(Fully engaging yourself into a variety of skill-based activities)。

首先,你要意識到這個過程會面臨失敗,如果因為對失敗的懼而放棄嘗試的機會,那你就找不到自己的熱情所在。

其次,你也不需要擔心別人怎麼看你,這會阻礙你全身心投,你就無法確認做這件事時自己的感覺。

最後,列出清單,

找出那些自己花費大量時間的活動,這些活動以技能為基礎、有意義、能帶來自我提升的活動,它們可以成為一個人的熱情所在。

自律的背後是這些技巧

傳聞哈佛學生每天只睡三小時?不存在,真正的學霸對人生有掌控感

如何培養好習慣

菲什認為改變習慣的一方法,其實是改變你的。

在過渡時期,我們的行為容易受到影響,只要環境有所改變,你可能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也需要有所改變,這可以用來幫助自己培養好習慣。

為了改變環境,他把自己的房間區分出不同的功能,進行一些調整。床只用睡覺,如果在床上讀書、寫東西,大腦就會被搞糊塗,從而影響睡眠。桌子僅僅用來學習、工作,保證自己不被瑣碎的事物干擾。

他還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個創作的地方,用來閱讀、寫作,那麼就開闢一個安且舒適的小角落。通過改變環境,他在做每一件事時更投入,效率也更高。

如何戒掉手機

在講述自己戒手機的過程中,他明白應該如何處理自己與科技的系,要把社交媒體當作一種積極的資源和工具,但同時給自己安靜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他使用了幾個策略:

限制軟件的使用,有專門的APP,可以在特定時間內限制使用某些軟件的使用

限制社交時長,每天花一個小時來專門處理這類事物,如果一個小時沒處理完,就說明這件事不重要;

在必要的時候關機;與軟件的算法做鬥爭,只看自己訂閱的內容,不去看推薦的內容;做計劃,當嚴格執行計劃的時候,你沒有時間玩手機。

最終,我們看到了現在的他,成績好、自律、愛讀書、愛反思、堅持個人創作,內容恰恰是一個年輕人對自我成長的探索,其中也有焦慮和迷茫,但在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保持專注之後,他不僅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有意義,還變得更快樂。

版權聲明:部分圖片及文字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問題請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